“知識保健品”和跨年演講帶給你知識的錯覺


“知識保健品”和跨年演講帶給你知識的錯覺


今天剛好在讀這本書,想起我們那麼多對知識焦慮的中年,就很想笑。我覺得這本談為什麼人類從未獨立思考或從不需要獨立思考的書,很適合這群大過年不陪家人決心20年一直陪羅振宇做時間朋友和陌生人跨年的焦慮的人群。中信著名暢銷書操刀手盧俊說,大部分假裝愛學習聽各種思想知識跨年的中年人,本質上和買權健保健品及鴻毛藥酒的老年人是一種人。學習的錯覺,是個害人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每年到年末,全國各地都會在搞一些跨年演講會。就是一個人,站在臺上,講幾個小時。臺下數千人,網上數十萬人,聽著玄而又玄的對過去的總結,對外來的展望。內容好壞不說,起碼氣勢很嚇人,廣告收入很可觀。講完,還要全文傳播,PPT傳播,再數十萬轉發,評判,討論。

我這幾年,都沒曾聽過任何一個大師的跨年演講,不是自傲,是知道這些東西,對自己沒用。我也應該寫過好幾篇文章批評這類跨年。比如《羅輯思維的跨年是不是騙局不重要》,《過去4年,羅輯思維給我的10點啟發》,《邏輯思維賣會員:騙子、成大器和成功學》。當然,從羅輯思維到得到APP的成功,算我一次次看錯吧。

但他人咀嚼過的系統的東西,對我自己的實用價值到底有多少,我自己是最清楚的。我認為,這些跨年,算是“知識保健品”,或者應該算是知識大保健。中年人焦慮的入門趴,就是聽別人無尿點、不摸機的四小時跨年演講。大過年的連家人都可以不陪伴,只為第二天跨入辦公室時,沒被隔壁格子間的小夥鄙視了。不摸機三個字,來自於羅胖的跨年,也來自著名出版人方希的供給。羅胖造詞真新厲害,小趨勢,不摸機,非共識。張嘴就來,轟炸你腦袋都疼。三字詞,難道是2019年的新趨勢?

知名批評家方興東批評各種年終跨年雞湯,他有一個標準,認為是否值得去聽一個類似演講,檢驗的根本標準在於:是否有真正的學術基礎和知識體系。他推崇的網絡領域最富有原創性思想的學者Manuel Castells的《信息時代三部曲》,Castells在中文版序言中指出:“中國人許多有關新信息社會的觀點,大多取自美國意識形態專家——未來學家。這些人是商業作家,他們的觀點多半是沒有學術研究根據的臆測,以一種新版的文化殖民主義,將美國發生的經驗推延至世界各地。”老方說這樣的簡單樸素的觀點,讓他醍醐灌頂,成為自己思考和觀察互聯網的警示之語。將近20年過去,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腦海。從此對很多玄妙的論述有了免疫力。

確實說得好。是否認真過,是否有過學術訓練,很重要,否則,可以年年大談趨勢,毫無根據,卻能招來一波人的追捧。哪怕是以訛傳訛,大家也拍得巴掌通紅。

老方此前就大力批判過KK,確實,《失控》完全讓中國科技界的n多人失控。他對KK的批判慣性來了,肯定要批國內的各種年底跨年雞湯大師。

但我要提醒他的是,現在的評判標準變了,真的變得世俗了。你成商人了,上了富豪榜了,就算成功了,那就可側身大師,熬的雞湯自然就有很多人高價買了喝。而且有的雞湯還是別人熬製的,掛了成功者的名頭,也好賣。20年前,曾仕強們佔據了機場書店的進門,如今馬雲們更甚。真不必糾結於誰有無學術背景。大多數有學術背景的人寫的東西,能賣5000冊就不錯了。羅胖們把很多舊書重新包裝一下能賣到10萬冊。大概這也算大本事吧。而很多聽他講的人,缺的正是這本事。

長本事這事情,可能更多還得靠“共識”、靠“他人的智慧”,靠“知識共同體”和“學習共同體”。那些真正像群星閃耀一般的知識,他們藏在故人的書頁中,藏在維基百科這樣的知識分享平臺上,也藏在每一次遇到問題後有針對性的思考之後。

如果餵你啥,你就吃啥,大概真長不了太多本事。但可以入了教,入了他們的圈子。長沒長本事其實不重要,但起碼可以圈到想要的東西。有人說,2019年還有很多賺錢機會,其中有一條,販賣焦慮,肯定還能賺。誠哉斯言。

相關文章:

《羅輯思維的跨年是不是騙局不重要》

《過去4年,羅輯思維給我的10點啟發》

《邏輯思維賣會員:騙子、成大器和成功學》

從分手事件,看羅輯思維是否能得到新邏輯

知識付費價值討論:通俗不一定是三流

知識付費和走江湖騙子

知識應該定什麼價?那些付費閱讀平臺,讓你讀得更多麼?

餵養式知識創業時代,今天你打賞了麼?

王思聰領銜分答收入榜,知識有價PK八卦有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