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前 言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山升格地級市30週年,也是中山市檔案館成立60週年。檔案承載了中山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此,中山市檔案局與中山市檔案學會面向中山檔案工作者及廣大市民共同舉辦“檔案見證改革開放”主題徵文活動,並評選出一系列優秀徵文,陸續予以刊發。今天,我們刊出的這篇文章,向您分享了一位檔案工作者對檔案、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曾在《州縣請立志科議》中說過一段話:“既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比人而後有家,比家而後有國,比國而後有天下,惟分者極其詳,然後合者能擇善而無憾也。”的確,歷史不僅記載各朝各代的風流人物,而且也專注於我們這群普通人的生活。歷史是多元的,更是大眾的。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芸芸眾生,卻是構成宏大歷史的基石,涓涓細流才能匯合成浩瀚的江海。而歷史的載體則是一本本厚重的檔案。

檔案,如同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一頭繫著過去,用那最樸實的古卷為車票,讓我們看到過去真實的東西,撫摸時間的劃痕,感受穿越歷史時空的歡喜;而在另一頭,則通往未來的列車,讓我們背起沉甸甸的書包,裡面裹藏前人的叮嚀與教誨,承載著生活和理想,開啟新的征途。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1988年館藏名人手摘裡裹藏前人叮嚀與教誨(市檔案館藏)

細細想來,我第一次接觸檔案,緣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是作為一名參觀者來到檔案館。看著一張張展板,整齊地排列在過道上,像是一名名士兵,挺拔地站立在那,接受莊嚴的閱兵儀式,頓時心裡敬意油然而生。看到展板上面印著一張張最樸實的照片,一件件古老的文物,它們穿過歲月的塵埃,失去了鮮麗的色彩,只留下歷史的指紋,與我們講述著一個個最真實的故事,彷彿置身於此刻的情景當中,外界的喧囂頓時了無痕跡,尋覓到一處恬淡安暖,將一顆心擱淺在歲月的輪角,擁有了片刻的寧靜。在參觀檔案的時候,如同與一位睿智的哲人進行深度的交流,一個會心的微笑與眼神的對視,看透了彼此的心思。我第一次接觸檔案歷史,發現檔案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你別看它外表單調乏味,但裡面卻是“乾貨滿滿”,是一件“有趣的靈魂”呢。檔案裡面承載了很多歷史斑駁的足跡,等待我們每一個人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去尋找泛黃老照片裡面的崢嶸歲月。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市檔案館“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主題展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市檔案館“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展

第二次走進檔案歷史,是以一個工作者的身份。當我站在檔案館展廳邊上的時候,看著過往的人們佇立在展板面前,聚精會神地看著展板上面的文字與圖片時,我會覺得這樣的展覽是成功的,因為它能夠吸引到人們主動去了解這段歷史,瞭解這一段過去的歲月,去體味其中深度與重量。而我,會因為自己是其中一名檔案工作者而驕傲。其實,我們每一位檔案工作者都只是歷史的“搬運工”,挖掘歷史背後的故事,揭開那些歲月長河裡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讓人們真正去了解那一段最真實的歷史。

看著來往的參觀者,有一位老人引起我的注意。他滿頭銀髮,這是他歷經風霜,飽嘗艱辛的見證。他的頭髮整齊地朝後梳,是那般平貼,乾淨利落。他停留在一塊展板前很久了。我稍有遲疑,但還是走上前去。看到我的出現,他並沒有太過於驚訝,待我如朋友一樣,跟我嘮嗑,講述他家鄉改革開放前後的巨大變化。他說,在改革開放以前,他所在的村子在當時的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民眾的收入水平很落後,生活條件很是艱苦,常常吃不飽穿不暖。因為貧窮,他還吃過樹皮跟草根,很是悽苦。“相比以前,現在的生活條件真的是好太多了”,他不禁感慨道。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市政協離退休老幹部參觀市檔案館展覽

確實,通過檔案實物和一些老照片的佐證,加上曾聽過我外公講述,在他那個年代食物匱乏、單調,甚至都不能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哪像現在,人們不再滿足“吃飽”的層面,還追求“吃好”,更加註重用餐的品位和質量。改革開放以前交通很不發達,交通工具又很落後,想要買點東西,都要走上很遠的路。現在,交通工具變得發達了,想去哪完全沒有問題。上回在家看到外婆翻箱倒櫃找出了一件款式非常老舊的衣服,她跟我講,改革開放以前的衣服,大家都是穿一樣的,款式簡單而且顏色單調,哪像現在的衣服,樣式越來越多,顏色越來越好看。每個人都無需壓抑自己的內心,向社會張揚個性,展示最好的自我。

如今,算一算,改革開放已經走了四十個年頭。在這四十年來,想必大家與我一樣,都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變化,從城市的整體規劃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能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就,見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改革開放走過的四十年風雨歷程,讓我們這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世界奇蹟,令人矚目。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小學生參觀“記憶中山”展覽,感受祖國鉅變。

說實在的,改革開放的變化不僅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體現在觀念意識層面上。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思想,破除了人們觀念上的沉痾,解放了思想,整個社會都營造出寬鬆自由的文化氛圍,主流意識倡導大家不斷推陳出新,鼓勵人們敢做、敢闖的拼搏意識。正是因為有新老中山人的奮鬥拼搏精神,才讓中山站在改革的潮頭上,不斷加快發展的腳步,不斷釋放內在的潛力,最終成為“廣東四小虎”之一。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它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開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堅實的底氣和最強大的動力。正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江原規所言:“改革開放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也為中國人民開創未來帶來了無限可能性。”

一頁一故事,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

東昇求實學校學生在市檔案館“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展板前認真記錄

一本本厚重的檔案記載了改革開放的點點滴滴,傳承了這份時光財富。一頁一故事,讓我們傾聽檔案深處的絮語,一同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吧!

作者丨卓劍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