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潛在用戶,消費能力高常人3倍,這個行業真有3000億市場?

7000萬潛在用戶,消費能力高常人3倍,這個行業真有3000億市場?

泰國當地時間12月25日公佈了一條新聞:

“泰國內閣初步批准《同性伴侶法》,接下來將交由相關部門進行最終審議,距離正式頒佈還差120天。”

100多天後,此法若通過,泰國將成為繼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27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和地區之後,亞洲首個同性結合合法國家。

也意味著在泰國符合性別相同、年滿20歲且其中一方是泰國人,雙方即可登記結為“伴侶”(非夫妻),並享有與夫妻同等的基本權利,包括簽署緊急醫療同意書、置辦葬禮、代替配偶處理刑事訴訟案、共同財產權、稅務減免、共擔債務、繼承遺產以及更換姓氏等權利。

同時它被同性戀群體賦予一個十分有愛的稱呼叫“彩虹法”。

7000萬潛在用戶,消費能力高常人3倍,這個行業真有3000億市場?

全球同性戀群體的數量不可小覷,世界公認數據表明,同性戀佔總人口數的4%—6%,據此推算,中國同性戀人數在5600萬至8400萬之間。國內著名的性學者李銀河也宣稱,中國同性戀群體的規模在7000萬左右。

這是一個顛覆絕大多數人認知的數字,雖然不可思議,但“7000萬”並非空穴來風。

但現實是普羅大眾很少感知到同性戀群體的存在,是因為在該群體中,選擇“出櫃”者(同性戀公開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寥寥無幾。

迫於社會道德的壓力,在中國,絕大部分同性戀者選擇“深櫃”,即從不向任何人表態自己的性取向。其中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外顯的狀態與異性戀者無異,旁人無法分辨。

近年來,伴隨著國內同性交友軟件的用戶數量激增。在一二線城市打開這類應用,交友地圖上的“點”密密麻麻。其中作為垂直領域市場佔有率較高的blued,2018年年初註冊用戶數已突破4000萬。通過這些平臺,大部分同性戀群體在互聯網上宣洩著壓力,並試圖“找回”自我。

同性社交APP的急速發展,刺激了資本向來敏銳的嗅覺。7000萬群體的空白,令很多投資人興奮。

於是,Buled、Zank、G友等知名應用,相繼獲得了千萬級別的融資,Buled更是在C和C+兩輪中拿到數億融資,投資方包括新京報。

作為Blued的CEO耿樂曾指出:“由於同性戀沒者有家庭,沒有孩子,沒有更多的經濟負擔。所以同性戀群體的消費大概是異性戀消費能力的三倍以上。但同時,同性戀更容易被歧視、被邊緣化,因此,他們需要用更優秀的事業更好的收入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有生活的更小資,更有消費慾望。”

美國LGBT資本公司(LGBT Capital),其創始人保羅-湯普森稱中國同性戀市場的年消費能力達3000億美元,僅次於歐洲和美國。

但是華商君認為:同性戀經濟顯然不可能有3000億美元的規模,對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粉紅經濟,輿論存在著大量過分解讀乃至誤解。

7000萬潛在用戶,消費能力高常人3倍,這個行業真有3000億市場?

首先,“3000億”本身就是一個過分解讀。因為中國有7000萬LGBT群體,便將全國年消費總額乘以5%得出相關數字,直接算入粉紅經濟,這項統計工作太過業餘。

同性戀者的絕大多數消費需求,和異性戀沒有什麼不同。他們一樣住房買車,看電視用TCL,強壯身體喝蒙牛。不會要求專門的電視尺寸、牛奶口味,更不會要求住只為同性戀者設計的房子。

其次,和大多數入口一樣,同志類APP大多停留於燒錢圈用戶階段,流量變現的能力仍待加強。

然而“道德”依然是同性戀經濟的最大阻力。

迫於社會道德的壓力,在中國,絕大部分同性戀者選擇“深櫃”,即從不向任何人表態自己的性取向。其中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外顯的狀態與異性戀者無異,旁人無法分辨。

即便是在思潮與時俱進的網絡中,對於同性戀的偏見也處處可見。在某知名論壇的相關討論中,一條“我理解同性戀,但如果我的孩子是同性戀,我一定把他活活打‘直’”的評論,被贊到了最顯眼的位置。

這條評論代表了絕大多數新生代國人的觀念,對待同性戀,他們更像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滿足獵奇心可以,但決不允許牽涉到我的利益。

《南方週末》曾經發表一篇關於同性戀經濟的文章,其中一處頗為諷刺。該文在開頭引用了一位粉紅經濟投資人的話:

“人們對同志的包容度是在提升的,包容度到達一個點,一定會刺激這個產業爆發。”

和這句話一樣,很多挺同性戀的輿論也呼籲社會多包容該群體。但是,同性戀為什麼需要異性戀的包容?只有犯錯的人才需要包容,同性戀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又有什麼不對呢?

如廣大網友所說:“ 每一種愛都應該被尊重!”

如果有一天,大家可以像看平常人一樣看待同性戀,而同性戀者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性取向時,像說“我叫xxx”般稀疏平常,

那時,同性戀經濟才能走上臺面,真正做大。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