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複雜。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幹,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秋菊為長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平瓣類:寬帶型、荷花型、芍藥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2、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3、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髮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4、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5、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菊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被山西省太原市作為市花。菊花除具有觀賞價值外,還是一種實用植物。實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藥用菊等。

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重陽節賞菊是再好不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