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管理職能部門和組織架構應該如何設置,管理什麼?

大家很熟悉質量管理,但可靠性管理到底管什麼?很多人比較迷茫。本文分享飛機制造領域可靠性管理的理解,供學習參考。文章僅供參考。

可靠性管理職能部門和組織架構應該如何設置,管理什麼?

手中拿著咖啡

一、可靠性管理是生產體系的延伸。

在飛機的生產製造過程中,如何評價飛機數以萬計的系統部件的好壞、怎麼評價,這是個問題。所以在飛機制造業初具規模的時候,可靠性管理的理念應運而生。這個時間應該是在40年代。

可靠性管理職能部門和組織架構應該如何設置,管理什麼?

二、初始適航到持續適航,可靠性管理探索性的延伸到了民航領域。

生產製造階段的對於單個部件的管控的理念延伸到了使用階段,可靠性管理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制定措施,運營人可以對機隊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把控;

或者對於集中的問題反饋給製造廠商(波音、空客等),波音空客再對供應商進行管理,部件供應商通過找出薄弱環節,提高生產質量來滿足設計要求。

對可靠性管理的最初級認識,基本就是上面兩點。但這真的是可靠性管理嗎?這真的是航企需要的東西嗎?

“並不完全是。”

認知偏差會導致行到錯誤。做事之前要想一想這是我們一直提倡的。

通過對多個公司可靠性管理的比較和分析,我們推出以下結論進行分享,歡迎探討:

1、多數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形同虛設。

有些公司的可靠性管理部門天天在忙,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麼,一年組織幾個可靠性會走個過場就完事;有些夾在幾個部門之間,生產部門也不管,工程部門也不管,質量部門還不管;有些做些圖表,提供些數據給領導作為開會素材。只有個別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但是總是和公司領導關注的東西相去甚遠,慢慢的被弱化。

可靠性管理職能部門和組織架構應該如何設置,管理什麼?

2、可靠性管理到底應該放在哪個部門?

有些公司放在質量部門,有些放在工程部門,還有些打算放在生產部門,這就說明大家對可靠性管理的認知並不同一。到底放在哪?說的都不算,我們來做個演繹。

可靠性管理的職能,收集數據、設定警戒值、分析數據、工程調查、制定措施、驗證措施等。其實仔細研究這些職能,發現很多職能會和其他幾個系統的職能存在交叉情況。收集數據,只能請生產部門協助;分析、調查、制定措施、驗證這幾個職能和質量部門工作又很接近。單獨成立個部門公司肯定不願意,職能交叉合一合多好,領導一定是這樣想的。

其實放在哪個部門都有道理,我們給出的比較優化的選擇是工程部門,其次是生產部門。

原因是,工程部門的工作分為兩種:

一種是被動的工作,編制維修方案、評估適航指令、制定工卡、提供技術支援等,這些都是被動要做的事;

一種是主動的工作。如果要做工程管理的話,那麼“管理”就是主動的行為,可是工程部門怎麼主動實施管理呢?我們頭腦中想一遍,發現工程部門主動管理這件事是個“空中樓閣”,沒有依託的方式方法怎麼管理呢?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如果可靠性管理的職能在工程部門的話,那麼工程部門是可以依託“可靠性”去實施工程管理的。(有點繞,看官辛苦)

或者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工程部就做被動的工作就好了,放棄主動管理的職能。那麼這個職能給誰合適呢?生產部門的維修控制部門(多數公司叫MCC)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MCC最貼近機隊運行,這個部門有技術支援的職能,這個部門也是最貼近一線運行的部門,最瞭解機隊現狀。放在這個部門“救火”和“長效”管理都可以一起做了。有些公司把MCC地位放的很高,維修系統的大腦,在這些公司裡把可靠性管理職能放進來也是個優化的選擇。缺點是,對於機隊持續性的管理會變弱,因為MCC關注的一定是機隊短期的表現;這個方式也是個頗為大膽的選擇,在相對平(保)穩(守)的民航業,一般不大會這麼做。

個人傾向於放在工程部門,但是不論放在哪裡,公司的領導層一定要清楚可靠性管理的定位。否則的話,建議職能直接拆散分到各個部門,走形式不做也罷。

3、可靠性管理的定位?

其實,職能在哪個部門當中,對於可靠性的定位基本也就差不多確定了。在生產部門,可以貼近一線、更機動靈活的保障運行,維修系統在公司承受的生產保障壓力可能會小些,但是多數公司不會這麼設置;

放在工程部門,那麼可靠性管理的職能應該作為工程部門的半個大腦,開展工程“管理”工作(另外半個做“被動”的工作)。通過“不正常”事件的分析和提煉,來決定到底是要更改維修方案呢,還是制定技術性的預防措施呢,或是聯繫廠家解決問題,抑或是對部件修理廠商施加壓力等等。可靠性管理玩轉了,將會大幅提高公司的工程管理能力,最簡單的表現就是機隊更可靠了。

簡單的說,如果可靠性管理在工程部門,那麼,“不以可靠性管理為核心的工程管理那就是耍流氓。”

要是放在質量部門,我們也只能呵呵了。

4、如何玩轉可靠性管理?

跳出怪圈。如果有老師給你講可靠性管理,我覺得你一定不懂他在講什麼,因為他自己也未必理解可靠性管理的精髓。可靠性管理和SMS一樣,也是“拿來主義”的東西,並不完全符合我們的國情、公司的管理水平、企業文化相適應。講的再天花亂墜,用不好就都是扯淡。

可靠性為什麼經常形式大於內容?為什麼領導不重視?

承認吧,因為我們的可靠性管理沒有那麼科學,我們收集到的數據沒有那麼準確,我們分析出來的東西有時也與實際運行情況不相符。還是那句話,得不到管理層的支持,做什麼都是錯的。

舉例:

“當一個飛機故障近期已經發生了多次,管理層都拍桌子了,結果我們的可靠性系統還沒有發出預警,你是領導會怎麼想?”

過於依賴系統,建了個框架把自己框死了,這是可靠性管理現存的最大問題。可靠性管理工作者要有敏感性,SDR事件多起,或者類似的不正常事件多發,這個時候請忘掉“警戒值”吧,抓緊行動起來。如果讀過我們之前發的“一個關於核心的故事”,那麼對於航企來講,運營是它的“核心”。

我們建立一個系統的初衷,絕對不是要把自己的手腳都捆住,我們是要這個系統來解決問題。當這個系統沒有這麼靈敏的時候,作為比“AI”還智能的我們要主要跳出來主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傻傻的看著系統為什麼還不報警。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再回頭解決為什麼不報警的問題。

可靠性管理者要圍繞這個“核心”工作,這樣才能真正的把這個“漂洋過海”來的可靠性管理玩轉。

來源:民航的深度,知識產權歸原作者,僅供學習交流,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