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藥價打“5折” 醫藥股仍能獲益

前言: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城市藥品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後,連續三個交易日,A股醫藥板塊大幅回調,醫藥上市公司市值蒸發逾3000億元。是資本市場反應過度還是這個政策本身就這麼可怕?


一、“帶量採購”砍價砍到血崩

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城市藥品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後,連續三個交易日,A股醫藥板塊大幅回調,醫藥上市公司市值蒸發逾3000億元。到底是什麼政策殺傷力如此之大?

「深度」藥價打“5折” 醫藥股仍能獲益

藥品帶量採購是在集中採購的基礎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藥品集中採購過程中開展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要明確採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藥品數量報價。這種明確採購量的採購方法被稱為帶量採購,也是我國多年來藥品採購一直爭取達到的目標。簡單來說,這個政策一實施,未來我們普通老百姓會用到的不少藥片,都會大幅度降價。給一個非常形象的數據:這次帶量採購預中選的藥品中,最大的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90%

二、醫藥股為何巨震

既然政策是造福老百姓的,為什麼會引發市場拋售醫藥股,醫藥股集體下跌呢?

這首先要回到邏輯的起點上,也就是醫藥公司的市場在哪裡。要知道,醫藥行業的最大購買力不是個人,而是國家醫保基金,進了醫保目錄,才有可能賣出很大的量。而由於醫保基金每年的資金有限,相關機構就一直在想辦法降低招標採購的藥價。藥品價格下降的大趨勢,壓低製藥企業的利潤,“跌”的反應就不難理解了。

「深度」藥價打“5折” 醫藥股仍能獲益

首先,醫保局將取代醫藥代表的角色,直接從藥企購藥。免去了“中間商賺差價”的環節,就有利於藥價下調。其次,購買量也是提前確定的。一般是按照需求,估算出未來8-15個月的藥量。市面上有很多療效相似的藥品,不同藥企都會生產。醫保局就會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公平競價。競爭之下也有利於藥品價格更透明。雙管齊下,自然會導致相關的藥品價格下跌。價,降幅大超預期;量,總盤縮窄超預期。價量雙降,好不絕望,所以醫藥股崩了

三、醫藥股當然還能投資

投資醫藥企業的朋友可能會想,藥價被拉低,投資醫藥企業的收益,是不是也被拉低了呢?換個角度看,其實改革對藥企也有好處。

1. 競爭更透明,實力強的藥企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分享個數據。按照目前試點的11座城市來看,中標的藥企,可以一下子獲取這些城市六七成的市場份額。

醫藥代表制度下,“灰色操作”空間很難避免;現在第三方醫保局統一採購,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希望藥企踏踏實實做藥,質量、成本控制好了,自然有市場,也有錢賺。並且藥企或能改變依靠大量醫藥代表推廣的模式,省下營銷費用,投入更多到研發中去,進而推出更多中國自己的創新藥。

2. 更快收回藥款。

中標藥企還能預先收到50%的預付款,有利於藥企盤活資金。

從此以後,很多一般性仿製藥企業將會被淘汰,但是研發實力強的藥企必將強者更強。能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很難,企業研發實力是基礎。特別是目前是國外企業佔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藥品,而國內藥企仿製藥已經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在將來帶量採購新政中必將取得極大優勢。也就是所為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因為它們開始沒有或很少市場份額,一旦中標就是大塊肉了!比如華海藥業 600521等。

原研藥品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期的藥企將是最大贏家

。因為它們暫且還沒有競爭對手,市場獨佔性和定價自主性可以保證它們的利潤最大化。於此同時,“帶量採購新政”同樣可以促使它們銷售費用巨幅下降,利潤大幅飆升也就理所當然了,比如益佰製藥 600594等。

總而言之從長期來看,政策一定是有利於醫藥行業的改革發展,再深挖一下“帶量採購”的影響,這反而是倒逼醫藥行業良性發展的積極政策。無論是“不讓中間商賺差價”,還是公開競標、透明競爭,都有利於醫藥行業的良性競爭。而目前醫藥指數整體低估。俗話說得好,好東西還要用便宜的價格買,從投資角度看現在也是個不錯的時機。

(免責聲明和鄭重提醒: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