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却被当做一段佳话

“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打油诗,看似满是俗言,作者却是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却被当做一段佳话

东坡这首《食猪肉诗》,写于黄州,那时他被地方官“编管”,不能吃单位食堂,只能自己种菜吃,经常吃不饱,朋友帮他在黄州东部争取了一小块山地,于是才自称“东坡居士”。

苏东坡虽然自己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于潜僧绿筠轩》)听起来好像是没肉吃,也无所谓的样子。

其实,他还是很爱吃肉的。特别是在黄州,老是没有肉吃,天天喝稀粥,吃菜叶,清汤寡水,更是馋肉吃。

苏东坡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却被当做一段佳话

宋朝最贵的是牛羊肉,牛肉是因为禁止杀耕牛,所以稀少,羊肉是因为皇室爱吃羊,一年能吃几千斤,所以羊肉价格也贵。

苏东坡都买不起。

还好,他发现黄州的猪肉价格很便宜,特别是肥腻的五花肉更是“价贱等粪土”,有钱人不屑于吃,没钱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烹制。

苏东坡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却被当做一段佳话

于是,苏东坡就认真研究了一下,慢慢加小火炖,少放点水,注意火候,终于做出了肥而不腻的炖肉。

现在的人们说起“东坡肉”的来源,也许是会心一笑,但当时的东坡,或许更多是无可奈何而为之。

苏东坡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却被当做一段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