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我与劳动法同行

风雨中我与劳动法同行

我是1994年秋开始大学生活的,入学后欣喜的发现隔一周就有双休日,更高兴的是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每周都有双休日。学生对假期自然是欢迎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知道了因为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假期制度才出现了调整。朦胧的认识中,劳动法原来是管休假的。

1995年之后的多年求学生涯,虽然一直在法律的知识海洋中徜徉,大多涉猎的是民法、刑法、行政法及相关的法学经典,即使后来参加司法考试,也未曾与劳动法谋面。

2002年走出校门去央企担任法律顾问。那年年底我在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受伤,由此开启了一段历时逾两年的工伤维权经历。艰难的维权历程,让我深感劳动者个体的弱势——纵使有法律专业的优势,在强大的资方面前也是弱小的。倘若还没有法律专业的支持,个体劳动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与发自肺腑的省思,让我坚定的走上了劳动法的实践与研究之路。2004年9月,我的第一本劳动法专著《最新工伤处理操作实务》出版。

2005年五一过后正式开始了全职的律师执业生涯,面对已有的资源与积累,房地产法与劳动法是摆在面前的选择。在义利取舍中,坚定的选择了后者。随后创建了北京义社劳动咨询中心、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www.gongshang120.com)、工伤维权热线,开启了劳动维权事业之路。

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意味着劳动法业务的第一个春天到来。同年8月,我发起创建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并在《告义联诸君》中阐明了义联团队的宗旨,随后义联同仁们投身于劳动维权的第一线,用新法捍卫劳动者的权利。在诉遍各类型大中专院校后,迎来了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后勤系统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加强规范用工管理的通知,高校后勤系统也纷纷聘请律师规范管理。原来法律制度变化与劳工权利的诉求,是用人单位劳动法律服务需求的主要原因。

2008年我代理国内第一例自杀认定工伤的案件获终审支持,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证明专业面前劳动法可以有更多突破。2010年我参与的房山职业病案件处理,则证明了劳动争议远不止是劳资双方的权利争议,劳动法律师的执业风险不仅是服务风险,还有安全风险与政治风险。劳动法律师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是专业精湛那么简单!

2008年以来我参与过《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工作。从推动《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纳入立法,到持续推动制度落地实施,三年三个调研报告,遍访全国各地州市以上社保部门,不断启动公益诉讼,目前该制度已在18个省份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则是从一开始就不遗余力,最终修法文本的三分之一采纳了义联团队的建议,见证了开门立法不是一句空话,树立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立法的一个标杆。证明了转型期的劳动立法,律师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2007-2012年,五年劳动维权历程见证了首都经济圈及内地劳动关系发展的轨迹。2013年春,我南下深圳设立了深圳义联办公室,志在探索劳动关系最前沿的珠三角劳动关系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2014年7月,正是《劳动法》颁布20周年。也就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我再次南下关闭了深圳义联办公室。劳动关系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对劳动法的探索无疑需要更多的忍耐与智慧。

二十年风雨同行,劳动法的发展变迁,催生了劳动法律师群体。期待下一个二十年,劳动法与时俱进, 劳动法律师有更大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