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不得不說,不同的歌手是有不同使命的。

有的歌手月月見、天天見、時時見,無時無刻都在各種渠道存在並與你相見,但見與不見,其實也沒多大分別。因為你見到的只是人,卻不是樂——音樂的樂。

而有的歌手,雖然隔一段時間沒見,但再見的時候就會帶著他最好的狀態,光輝的出現,讓聽到新歌的人,不覺有一種“哇”的感嘆,就像一位老友的重逢,就像一段記憶的再見,由此在音樂的徜徉裡迷濛了雙眼、激活了熱情。

比如王嘯坤,和他的這首新作《王先生》。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王嘯坤當然不是一個能夠天天見的名字,但對於所有聽歌他作品的人來講,卻又是一個擁有強烈記憶點的名字。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一首《王十三》,是很多人20歲的青春記憶;一首《琴麻島的海》,讓人知道在那個年代的選秀舞臺,也可以有如此純粹的原創音樂;一張《那些你們喜歡的不喜歡的我都喜歡的女孩》,在創造一個專輯名字字數記錄的同時,也證明了王嘯坤音樂世界的任性和隨興;而另一張乾脆就以《唱片》命名的唱片,同樣也是如此。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很明顯,關於王嘯坤的一切,都和音樂有關。雖然在2016年,王嘯坤還首次跨界執導了電影《有完沒完》,但他的電影依然離不開音樂,比如這首《王先生》,最早就是為這部電影創作的一首歌。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也正是王嘯坤對音樂世界的純粹與專注,讓他的作品同樣匹配了這樣的氣質,而純粹一詞,雖然已經成了音樂行業的標配文案專用詞,但仔細想一想,真正能夠配得上純粹的作品,又有多少呢?

《王先生》的純粹,就在於它記錄青春的純粹。這是一首王嘯坤寫給三十歲自己的歌,紀念那個曾經劈波斬天地的青澀少年。這也是三十歲兩端的自己,彼此對話的歌,一個是曾經頑劣的自己,一個是將繼續固執的自己,兩個人在三十歲的生命節點,即將開始一段“失散”的旅程。

所以,即使是一首歌曲,《王先生》所唱的,其實是兩個自己、兩種人生,傳統的主副歌,在這首歌曲,更像是兩個不同年紀的自己,交錯的交換的眼神。

說起來很複雜,但呈現起來又很簡單。《王先生》的簡單就在於悅耳好聽,也正是悅耳好聽,才能深得人心。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和王嘯坤歷來的作品一樣,《王先生》的旋律有優美、細膩的一面,但卻不是那種推敲式的圓潤,而是帶著鑲著毛邊的稜角。尤其是高亢副歌的歌聲,更是充滿了一種特有的少年心氣。而這種少年心氣,說明三十歲的《王先生》,依然熱血激昂,更說明三十歲的王嘯坤,其實依然還是那個肆意狂野的Rocker。

《王先生》也是同期已經很少能夠聽到的搖滾作品,鄭仕偉的編曲製作,有抑有揚,很好地體現出兩個不同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內斂和狂放。副歌部分的英式搖滾曲風,乾脆利落有如劍客,將關於三十歲的憂傷一掃而盡。

三十歲的人生,需要《王先生》這麼一首主題曲


而即使沒有技巧層面的飆高音,但這種Band Sound的推動力,卻讓王嘯坤在音樂之中,能夠不斷向上、向前,無論是情緒還是意境,都能不斷升級、越級,從而營造出一種無限的開闊。

的確,這是一個EDM的時代,搖滾樂更像是一種快要進入博物館的曲風。但所謂搖滾的沒落,很多時候只是指外在曲風的缺少創新,但對於一個真正的搖滾歌手來講,搖滾真的就是一種迎風吟唱、永不妥協的精神,是那種可以將憂傷化為嘹亮、可以將感性轉為力量的精神。

最後劃中心思想。其實王嘯坤的《王先生》,既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同樣也是一首由體驗轉化為作品的音樂故事。三十歲的人生,除了年齡層面的數字意義,它更多還是一個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分水嶺。三十歲,並不代表老去,更不代表世故的開始。三十歲的自己,有了嘗過青春的經歷,理應能夠更好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

至少在這個時代,《王先生》雖然姓王,卻是所有三十歲的人,最好的關於三十歲的主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