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張孟飛的扶貧之路

黨的“十九大”以後,中國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措施,各級政府和部門積極響應並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以確保“全民小康”的順利實現。

不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區位、不同的村社,貧困的狀態又是不一樣的,因此扶貧的措施又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有一個“準”字,在“準”的基礎上再求一個“精”字,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做紮實、做好。村醫張孟飛就是這樣做的。

位於重慶市忠縣馬灌鎮的白高村、果園村、雙石村、洛陽村距離縣城40餘公里,自然條件優越性不強,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全鎮貧困戶多。為早日脫貧致富,馬灌鎮大力倡導畜牧生豬業發展,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豬養殖模式和“自養+他養”的生豬養殖方式帶動全鎮脫貧。但養殖的生豬存活率低、市場價格不穩,很難從生豬養殖中獲得好的效益;貧困戶想投保生豬保險化解養殖風險,卻難以承擔過高的保費。因此,貧困戶養豬的積極性並不高。

從果園村走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現中國人保忠縣分公司的員工張孟飛了解這個情況後,主動承擔脫貧任務。他通過走訪對全鎮的貧困戶進行全面的摸底,逐一交流,傾聽貧困戶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廣泛宣傳黨的脫貧政策和幫扶措施,徹底打消了貧困戶養生豬因市價下滑“豐收不賺錢”“遇到風險本錢泡湯”的顧慮。

孟飛是這樣做的,你擔心養豬不賺錢嗎?我給你上保險,如果一頭豬死亡或出售時低於1400元,全由保險公司賠付;你無錢給生豬買保險?那我免費(農戶承擔的那部分錢由張孟飛出)給你上保險。這樣“上保險”就找準了“扶貧點”;“免費上保險”,就提高了扶貧工作的“精”度。貧困戶沒有了後顧之憂,當然樂意養殖生豬了。

據統計,馬灌鎮31戶貧困戶為104頭生豬投保了10.4萬元的風險保障(農戶30%,市財政40%,區縣財政30%)。當白高村黨支部書記沈國於從張孟飛手中接過2.5萬元保額的生豬保單時,激動萬分:“這是對我村貧困戶的信任和支持,有了生豬保險,我們貧困戶養殖脫貧更有信心了!”

孟飛卻說: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參與扶貧開發是時代給予保險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我作為一名黨員和保險公司員工,時刻牢記使命,為建卡貧困戶免費購買生豬災害保險,雖然花費了一些錢物和時間,但能降低貧困戶養殖風險,能為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做一點點事情,也算是我盡了一份社會責任!

村醫張孟飛的扶貧之路

張孟飛在白高村為貧困戶宣講生豬保險政策

村醫張孟飛的扶貧之路

張孟飛在果園村宣講投保生豬保險政策

在孟飛在洛陽村為貧困戶宣講生豬保險政策

村醫張孟飛的扶貧之路

免費投保生豬政策宣講分現場

新聞觀察員:張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