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董局中局》想到的佛像二三事


佛造像傳入中國後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也是幾乎完全的照搬印度的樣式,兩晉時期以及十六國時期的佛像開臉明顯是古印度犍陀羅的樣子,我們看到地理位置越靠近西域的地方佛陀的形象越接近印度犍陀羅樣式,比如龜茲,于闐,克孜爾等等,但是到了中原內地從十六國時期到北魏早期開始就具有漢化的改造特徵了,無論是衣著的細節還是形體與頭部開臉,並非是純正的印度樣式,這種改造的特徵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明顯,至唐開始就完全的本土

佛家所說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內容涵蓋了從五官到身軀,腳底的所有細節。這些相貌並不是生來就有的,根據《大乘百福莊嚴經》中的說法,每修夠一百福才能莊嚴一相,可見要達到三十二相,絕非凡人所能及。

很多時候髮髻與肉髻是相同的形式排列,只是表面上的隆起坡度的關係,而也有一部分肉髻與髮髻並不是近似的元素,而是有差異化。早期犍陀羅的佛像都是留有高聳肉髻,據傳這是修行圓滿時頭頂的骨肉隆起形成的尊貴之相,其形如髻故稱肉髻,是三十二相之一。


髮式大體分為四種 水波發 渦捲髮 螺發 磨光髮髻

髮式大體分為四種 水波發 渦捲髮 螺發 磨光髮髻

髮式大體分為四種 水波發 渦捲髮 螺發 磨光髮髻

左旋與右旋同時出現在一尊佛上 耐人尋味的細節

左旋與右旋同時出現在一尊佛上 耐人尋味的細節

磨光式 這種髮式屬於無發紋髮式,一般髮髻與肉髻都光滑無雕琢,在早期也有過肉髻磨光,但髮髻卻有發紋的例子,十六國時期多見。

十六國時期 從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這一百三十多年來,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六個國家,這個時期所造的佛像以金銅居多,石窟存世量較少,總量還是不及後來的任何一個朝代。

十六國時期 從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這一百三十多年來,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六個國家,這個時期所造的佛像以金銅居多,石窟存世量較少,總量還是不及後來的任何一個朝代。

十六國佛像圖

十六國佛像圖

十六國佛像圖

十六國佛像圖

十六國佛像圖

北魏 北魏最早期的時候也是以印度樣式為藍本,濃重的犍陀羅風情。我們從敦煌、麥積山、以及雲岡石窟可以看到,北魏早期佛頭那種印度式的五官,鼻樑高挺,眼窩深陷,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時期的佛頭已經融合了鮮卑人的特徵,臉型威武雄氣,眼睛睜大,目光充滿威嚴,大耳下垂,耳垂有至肩的,這個時期肉髻高聳,以水波紋、渦卷紋、以及磨光肉髻為主,很少有螺發的出現,這個時期的佛

肉髻高聳,這個高聳是絕對的高聳,並不是北齊那種含糊與平緩的聳立,這更像是一種束髮的形式,發紋也繼續沿用了早期的渦卷紋,磨光肉髻、螺發開始少量地出現,並在北魏晚期至東西魏發揚光大,水波發比較少見了。眼睛比較大,有些地區特別大


秀骨清像樣式一直延續到東魏和西魏,至北周與北齊便不再有了,後來的朝代也未曾出現過,所以這種風格的佛頭是最好識別的,理解了這一點對於辨偽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東魏、西魏的佛頭與北魏晚期也是有細節的差異存在,雖然都同屬秀骨清像,但是眼睛、臉型能感覺到圓潤柔美的趨勢,東魏的髮髻也出現了很多矮化的傾向,關於這一點此文不再多述。

眼睛大,線條刻意的追求簡單純粹的拙味。

厚嘴唇,這是北魏晚期至東魏、西魏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嘴線的起伏有拙的感覺,線條比較硬,厚度也開始增大,從嘴角一直到人中,人中寬大,有些地區這個特徵是非常明顯的,像青州地區,大家可以去觀察,所以這也是為何一件東西碎成了小塊,也能一眼看出年代的原因。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魏晚期至東、西魏佛像圖

北齊/北周 北齊與北周分別取代東魏與西魏,在造像上卻並沒有延續之前的秀骨清像風格,這是有深刻社會因素的。

北齊佛像的眼神永遠都是呈現思考狀的,不會再像北魏時期那麼純真,清澈的大眼睛,而是眼睛細長,眼臉微微低垂,目光悠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眼睛也分為眯縫眼和微睜眼的區別,有的佛像眼睛已經差不多快要閉合了,眯成一條細縫,彷彿要一下子把人帶入那種思考的狀態中。

北齊佛像的眼神永遠都是呈現思考狀的,不會再像北魏時期那麼純真,清澈的大眼睛,而是眼睛細長,眼臉微微低垂,目光悠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眼睛也分為眯縫眼和微睜眼的區別,有的佛像眼睛已經差不多快要閉合了,眯成一條細縫,彷彿要一下子把人帶入那種思考的狀態中。

值得一提的是北齊佛像的嘴唇,這種自然柔美的嘴線跨過了北魏中晚期的厚唇時代,嘴角若有若無的淺笑,富有彈性的起伏,這是在參照了古希臘造型的特點後融合了中國人對繪畫線條的理解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美感,細膩而含蓄,細究不完全真實,卻也非常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北齊佛像的嘴唇,這種自然柔美的嘴線跨過了北魏中晚期的厚唇時代,嘴角若有若無的淺笑,富有彈性的起伏,這是在參照了古希臘造型的特點後融合了中國人對繪畫線條的理解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美感,細膩而含蓄,細究不完全真實,卻也非常合理。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北齊佛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