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時候人們不想洗頭怎麼辦?這篇文章告訴你

洗頭這件事在今天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麻煩。短髮或許還好點,長髮洗起來的話,確實大耗功力。女生和女生之間還出現了所謂的“不洗頭之交”,兩個人關係鐵不鐵,已經可以用見面之前是否洗頭來判別了。


不過只論洗頭的條件,現在還是比古代好太多!

古代洗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水。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最開始會選擇直接去河裡洗澡,就像《論語》中所說的“浴乎沂,風乎舞雩”。

揭秘!古時候人們不想洗頭怎麼辦?這篇文章告訴你

當人們逐漸習慣在家洗澡的時候,每洗一次頭,就意味著你需要出門去打一桶水,假如想要用熱水洗的話,就需要劈柴生火。

好不容易洗完頭了,你還只能自然晾乾。而且,如果在沒有封閉的場所自然晾乾,人比較容易感染風寒,這在醫療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古代,一命嗚呼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條件所限,古人洗頭的頻率肯定比現在低。

那麼,古人多久才洗一次頭呢?根據《禮記》中的相關記載推測,秦漢時期的貴族和普通老百姓洗頭的頻率大致是三天一次。

到了漢唐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方便官員洗澡的假——休沐,頻率是每五天一次。在《史記·萬石列傳》中有記載:“每五日洗沐,歸謁親”。

到了唐宋的時候,洗澡的假期改為十天一次。《永樂大典》引《宋會典》曰:“太祖開寶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詔自今遇旬假不御殿,百官賜休沐一日。”

官方的記載大致是這樣,但是到底是幾天洗一次,那就因時、因人而異了,古代一樣有潔癖和不拘小節的人,喜歡乾淨的,比如屈原;不拘小節的,比如嵇康。

嵇康這位名士,不到難以忍受的地步,打死也不洗澡,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得意洋洋地寫到:“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

揭秘!古時候人們不想洗頭怎麼辦?這篇文章告訴你

名士嵇康

規定沐浴的頻率,其實就是為了保證一定程度的個人清潔,但想要保持清潔,除了勤洗之外,也和清潔劑的使用密切相關。在沒有飄柔、海飛絲的年代,古人還是會靈活應變,就地取材找到很多用於洗頭髮的東西。

古代最主要的洗髮劑是淘米水,這可能是老百姓無意間的發現。用淘米水洗頭,歷史悠久,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就有關於淘米水作洗髮劑的記載:

陳氏方睦使病,而遺潘沐。”

“潘”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就是淘米水的意思。“潘沐”就是用淘米水來洗頭髮。

《禮記·內則》中則記載:“面垢,燂潘請靧。”意思就是,臉髒的不行,得用淘米水洗洗了。

除了作為主力軍的淘米水之外,許多天然植物、動物的骨頭和排洩物也被用於清潔。根據《太平聖惠方》、《嘉祐本草輯複本》中的記載,人們在宋代就發現了能用於洗髮的續斷、烏非、胡麻,能用於去除頭皮白屑功效的豹骨、烏羊糞、雞蛋等等。對了,

古人還利用羚羊的屎來促進頭髮生長。

此外,宋代的醫學家還發明瞭不少動植物混合配方,以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很多古方,也因為易取、高效,例如無患子,直到上個世紀還有人在使用,併成為當今許多洗髮液的原料。

揭秘!古時候人們不想洗頭怎麼辦?這篇文章告訴你

無患子洗髮液

不過,如果你實在不想洗澡,古人還發明瞭一個神器——

篦子,其實就是一種擁有密齒的梳子,它能把因為長時間不洗頭積累的頭屑和蝨子都梳出來,起到一定的清潔和按摩作用,這也算是古代懶癌患者的福利了。

揭秘!古時候人們不想洗頭怎麼辦?這篇文章告訴你

1.《古人“洗頭”漫話》,姚海燕,上海中醫藥大學,201203

2.《古羅馬和兩漢洗浴文化比較研究》,許寧,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宋代沐浴研究》,劉盈慧,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