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獎勵去激勵孩子?那你就錯了!

愛德華·德西,這個和剪刀手愛德華同名的心理學家,沒有像愛德華一樣的剪刀手和人生,卻有一個著名偉大而又無聊的實驗,之所以偉大著名,是因為他給教師和家長很多啟迪,之所以無聊,因為他居然召集一群風華正茂的孩子們做題,對,就是那本“三年高考五年模擬”,“黃岡實驗班試卷”。

還在用獎勵去激勵孩子?那你就錯了!

實驗是這樣的,這個德西讓幾個孩子做卷子,一部分呢就給他們獎勵,完成以後就讓他們可以玩會《王者榮耀》,或者給上10塊錢買幾包辣條吃。另一部分就比較辛苦,繼續做題。(他們看不到另一部分拿獎勵的學生,不然一定心裡不平衡的)過段時間呢,德西讓所有的孩子都休息下,看看孩子們的反應如何。有獎勵組的學生就真的去休息了,逛萬達,去網吧,然而沒有獎勵的那組學生居然還有幾個在做題,而且還是很有趣的在做題。

還在用獎勵去激勵孩子?那你就錯了!

這就說明,人們在進行一項愉悅有興趣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們的內在吸引力。獎勵,反而適得其反了。這就是偉大而無聊的德西效應。

還在用獎勵去激勵孩子?那你就錯了!

所以,依賴這一效應,我們身邊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孩子,這回考試考100分我就給你買四驅車”,“我給員工漲工資了,可他們的效率還是沒上去”。這些都是因為內在的吸引力不夠,外部給的吸引只能維持短暫的興趣,無法長久。在教育方面,適當的獎勵會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但不能把獎勵作為吸引孩子學習的手段,同樣,薪資高低也不是留住員工的唯一標準,找準他們的興趣點,根據興趣進行有效分配,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還在用獎勵去激勵孩子?那你就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