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做出大文章——三團發展核桃產業助職工緻富

沿著縣道行走在一師三團,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核桃豐收的景象,進入採摘期的核桃壓彎了枝頭,果園裡竹竿敲打聲、歡笑聲不絕於耳。時下,三團萬餘職工的心情就像裂開嘴的核桃,因為精心種植的核桃幫他們圓了致富夢。

“團裡在在政策、資金上扶持我們種植核桃,特別是在嫁接和主幹形樹形塑造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技術支持,我們的主幹形比其他樹形豐產提高6倍……”該團核桃種植戶張俊傑談起核桃來如數家珍。

近年來,該團依託被確立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首批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的契機,將核桃產業作為增加職工收入的一個“短平快”的致富項目來抓,實現了核桃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使核桃成為團場經濟發展和職工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抓基礎,擴大種植規模。圍繞發展核桃產業化,該團按照產業調整規劃,積極轉變以棉為主的傳統種植結構,聚力打造特色林果基地。2014年該團退棉建園直播核桃3.1萬畝,保苗率達到90%以上,首次實現大面積一次建園一次成園。該團按照“基地決定品質,包裝提升價格,品牌拓展市場,文化鑄就久遠”的林果業發展理念,採用“農戶+基地+工廠+營銷”的模式,積極推進核桃產業化發展。該團在協調貸款資金在上給予職工最大支持。在規劃上,與國家實施退耕護林還林政策相結合;與職工院子內外、房前屋后土裡利用相結合,多舉措壯大基地規模。

抓技術,夯實實產業支撐。該團圍繞核桃產業化發展,積極創新核桃管理栽培模式,在長期實踐中,該團主創的核桃主幹形,達到了提前掛果,提前見效,比其他樹形豐產提高6倍,五年達到豐產期。成功地解決了核桃苗嫁接成活率低、見效慢、樹形大的問題,有效減少了從事核桃種植戶的勞動投入,增強了職工的發展信心,也為核桃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一師得到普遍推廣。近年來,該團積極利用冬季職工培訓、地頭技術會、田間課堂等形式,累計發放科普資料5000餘份,培訓職工8000餘人次,培訓各類土專家、黨員示範戶500餘人,增強了職工的致富本領。

抓效益,拓寬職工緻富渠道。該團圍繞做大做強核桃產業,一方面加強技術輸出交流,該團組織技術人員為有需要客戶提供技術服務,通過講解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病蟲害防治、合理間作等技術知識,獲取技術服務費,同時在每年的核桃嫁接時節,向市場提供核桃接穗、芽砧等增加職工收入;另一方面,不斷拉長產業鏈條,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年處理核桃乾果5萬噸,產值1.25億的核桃精深加工企業,核桃包裝箱生產企業,投資2500萬建設了乾果加工一條街,通過核桃鮮果 加工、職工農閒入廠打工等方式,延長了產業鏈,使團場“小核桃”在大市場創造了更廣闊的商機。

抓平臺,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充分運用“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聯合專業的物流服務商,積極培育淘寶網店等農村電商,構建起了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核桃產品營銷體系,滿足了互聯網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先後成立了各類合作社6家,合作社與農民簽訂訂單,在核桃生長期提供技術服務。為擴大核桃收購來源,滿足商家需求,合作社鼓勵會員與農戶“一幫一”交流合作,深入農戶家中,簽訂收購協議。其中該團的大漠綠島專業合作社被兵團評為2016年發展職工自營經濟、促進職工多元增收“十佳品牌”。

“現在,賣核桃和核桃樹苗已成為很多職工的一項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我團核桃園面積達到11.5萬畝,承包果園職工人均年純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年銷售核桃2500多噸,產值達2億多元,發展核桃前景廣闊……”該團大漠綠島合作社負責人柴團結起核桃產業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