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e Club CEO Kevin:廣告人如何發揮優勢|2018 One Show

The One Club CEO Kevin:廣告人如何發揮優勢|2018 One Show

「這是我第18次來到中國,也是第18年與來自中國的行業人士分享心得感受」The One Club CEO KevinSwanepoel感嘆道。

1999年,Kevin第一次來到中國。彼時,他擔任One Club的互動總監不過兩年時間,之後先後升任One Club的總裁(President)和CEO職務,完整見證了廣告業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以及廣告業在中國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全程討論中,進行了三次比較,分別圍繞中外廣告行業、數據技術與創意、廣告公司與諮詢公司進行。

中國廣告業如何提升創意名次

身為國際廣告獎項的領導,又熟知中國廣告行業,Kevin免不了被問及中外廣告業之間的對比。「這是大家經常犯的錯誤,請千萬不要這麼做,」Kevin在演講中明確提出這一觀點,「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從文化中找到自信,請和自己對比,而不要跟其他人對比。」

在Kevin看來,中國擁有原創性產品設計的優良傳統,「紙、指南針、火藥、雨傘這些都是中國發明出來的」;中國的高鐵、微信、移動支付等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也都是領先的;服裝設計、繪畫藝術等等領域的作品,也都不遜色於其它國家的同行。

然而,在OneShow全球創意排行榜上,中國的排名僅僅為17名——這是一個與實際水平並不匹配的排名。

The One Club CEO Kevin:廣告人如何發揮優勢|2018 One Show

如何提升中國的排名呢?Kevin給出的藥方是「揚長避短」。11月15日的演講中,Kevin列舉了中國創意人為企鵝出版社、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品牌設計的作品,以及書籍的裝幀設計,「非常簡單的設計,非常強有力」。在他看來,中國廣告人完全可以多提交這樣的作品到One Show,以及One Club旗下的ADC國際設計大獎。

ADC獎,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設計獎項,相對於One Show關注創意概念和執行,ADC側重於設計和工藝,而且包含的類別更加細緻——工業設計、時裝設計、攝影、海報等等。

2016年底The One Club與Art Director’s Club宣佈合併後,2017 ADC 年度設計大獎的頒獎典禮首次併入到紐約創意週中。

「中國在設計工藝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完全可以在設計領域發揮出你們的優勢,這並不難,」Kevin建議說,「至於TVC,相比於那些高預算的全球大製作,並不那麼容易勝出。千萬不要拿你的弱項去和別人競爭。」

數據並不能替代創意

同樣最近經常被比較的,還有「技術/數據」和「創意」。關於「廣告是科學還是藝術」的討論已經持續近百年。最近,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派」明顯佔了上風。

The One Club CEO Kevin:廣告人如何發揮優勢|2018 One Show

儘管Kevin在說起微信、移動支付等技術的時候,不吝讚美之詞,不過他認為,創意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數據由1和0組成,非黑即白,它並不是創意,」Kevin認為,「你無法用數據來提出一項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廣告行業的核心,我認為是用創意進行溝通,通過情感的方式與用戶發生連接。」

「當我說到連接(connect),我並不是意指由0和1組成的連接方式;我所說的,是情感上的連接,用這種方式讓用戶與品牌及產品發生關係,」Kevin進一步解釋說。

在Kevin看來,數據大行其道的一個背景是,以數據為衡量標準相對更容易,而且安全,「既然數據都這樣顯示了,那麼它肯定是正確的。」

他同時也注意到,受到業績的壓力,ROI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而構成ROI的基本元素就是數字。「ROI當然是有益的,也可能有誤導性。比如說,你發現優酷上的視頻有1000萬次瀏覽量,這是真實發生的嗎?真的有1000萬人次觀看了這支視頻嗎?那麼這些人是誰?他們觀看視頻的感受如何?他們如何與視頻發生連接?這些是數據無法告訴你的。數據是沒有感情的。」

諮詢公司需要向廣告業學習什麼

近年來的OneShow,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開始有諮詢公司提交作品參賽。儘管這些作品的創意水平還不夠高,但足以表明,諮詢公司開始向創意行業滲透,其中不乏埃森哲互動、德勤、普華永道……這些諮詢業領先公司的廠牌。一些品牌也開始將部分市場預算交給諮詢公司。

The One Club CEO Kevin:廣告人如何發揮優勢|2018 One Show

就在諮詢公司蠶食廣告行業領地的同時,一些廣告公司也進行了反擊,如R/GA旗下專門設立了諮詢公司,甚至業務擴展到亞太地區。在Kevin看來,廣告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創意。事實上,諮詢公司也在從廣告公司那裡「挖角」創意人才,因為他們需要能夠進行創意性思考的人——諮詢公司擅長系統思維,然而創意方面非其所長。

近年來,許多廣告人分散到互聯網公司、技術公司裡:倫潔瑩任Facebook大中華區Head of Creative Shop;R/GA任職多年的Chloe Gottlieb今年5月接受邀約,加入Google設計部門;CP+B前任CEO Andrew Keller進入Facebook任職全球創意總監……這些事實或可以說明廣告創意人才的價值。

與此同時,「傳統廣告業在發生變革,尤其是廣告業的架構,正在改變。」由於消費者的碎片化,他們的媒體渠道不僅僅侷限於電視等傳統媒體。因此,傳統廣告媒體的預算被削減了,而這部分預算會分給諸如社交媒體公司等機構。因此,Kevin建議廣告集團需要更加「敏捷」,快速應對客戶的需求,快速應對媒介分發市場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