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作者丨書童

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近日,ofo公司頻傳噩耗,與之對應的各個城市破舊而雜亂的小黃車,很多人都不禁擔心“押金是不是也要跟著黃了”。

這家成立四年的共享單車公司似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員工都難以發出最後的吼聲,因為青春剛要開始卻即將散場。

由於流動資金緊張ofo啟動了聲勢浩大的裁員計劃,內部人爆料造成大敗局是由於“揮霍、貪汙、站隊”等諸多管理不善。

截止目前,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糾紛將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運輸、房屋租賃、廣告費用、拖欠貨款等多種事由。

山雨欲來風滿樓!創始人戴威在11月28日的公開信宣佈組織架構調整,向剩餘的幾千名員工動情地呼籲——

“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需堅守信念,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

最輝煌的時候,ofo曾經在5個月花掉72億的採購費,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內密集進入11座城市,公司的單車產能已經達到競爭對手的十倍以上。

三年內,公司一路搬了四次家,辦公室從郊區一直搬到北京重要地段理想國際,並且花2000萬冠名衛星、1000萬請鹿晗代言。

最驕傲的時候,一名員工在年會背誦一首《滕王閣序》,戴威獎勵一萬元,最高潮到來,他當著三千多名員工給一名老員工說:

“我記得你這個夢想,那麼今天我告訴你,你的夢想實現了”,現場他就送出了一輛牧馬人,所有人為夢想歡呼。

ofo從成立開始,相繼得到唯獵資本、真格基金、經緯中國、滴滴出行、螞蟻金服、阿里巴巴等知名風險投資的支持,先後完成了四輪融資接近百億元。

在瘋狂資本的助推下,戴威一度覺得可以用小黃車改變世界,可是當面對錯綜複雜的公司運營,夾雜老員工與滴滴高管時隱時現的鬥爭,最後資本與創業者的分歧讓雙方越走越遠。

於是,眼看著摩拜和ofo合併的落空,摩拜被美團收購,創始人胡瑋煒拿著16億幸福離場,而ofo一時估值降低,資本日益失去了興趣。

當曲終人散,一切好像大夢初醒,這位曾經的北大學生會會長、現在的ofo創始人終於難以力挽狂瀾,眼看著公司從光輝歲月到潰不成軍。

看到這樣的結果,有人不無哀嘆地宣稱,“共享單車是一次試錯性領跑”,究其本質原因,最上層是阿里和騰訊的局,中間是螞蟻金服、滴滴、美團的局;

公司治理、成本控制、創始人經驗、金融環境,都成為相關因素,每一個因素佔一定比例,每一個因素都有量變,共同促成如今的局面。

而針對至今才27歲的戴威,看慣了表演的吃瓜群眾也冷冷地說道,“一個小孩去揮舞大錘,他能駕馭得了嗎?”

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位生於1991年的年輕人,在資本的熱捧下曾經被大眾寄予厚望,現在可摔得真慘。

在社會上總不缺乏這樣的預言家,他們置身事外,坐享其成,當別人成功了,恬不知恥地說,“有志不在年高,我早就料到他會成功”;

而當別人面對挫折,又開始冷嘲熱諷,“沒那個金剛鑽,就別攬那個瓷器活,其實我早就看出他不行了。”

這類人玩慣了捧殺,此皆謂之“大賤人”,可是社會上的大賤人何其多也,好的時候猛誇、差的時候就猛貶。

很顯然戴威並不是第一個遭受這樣境遇的人,當然也不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四年前,90年的馬佳佳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當天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創意情趣用品店,她為萬科做的演講“‘90後’根兒就不買房”更是引起熱議。

先後創業做泡否科技有限公司、女性社區App“High”創始人,投資人徐小平評價“身上有中國企業家缺乏的直擊心靈的力量”。

前年,91年的李靖從武漢大學畢業並被報送清華大學,畢業後註冊公眾號“李叫獸”,以“7頁PPT教你秒懂互聯網文案”躥紅網絡,自此營銷文案動輒10萬+。

然後被李彥宏看中,百度以一億全資收購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李靖攜團隊加盟百度,他也取代太子李明遠在25歲時成為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

去年,90年的餘佳文,從廣州大學畢業就開始做“超級課程表”,先後獲得周鴻禕、阿里的投資,他在創業大賽的狂言“賺一個億分給員工”被公眾捧為好老闆。

投資人方勵機動地說,“希望你到我這麼老,還能這麼狂”,央視網更是讚譽,“餘佳文,讓我們看到什麼是90後的主旋律,正能量,敢拼,敢闖,大不了從頭再來。”

和戴威一樣,馬佳佳、李靖、餘佳文等90後在十分年輕的時候迎來了全社會的關注,被行業大佬和公眾媒體熱捧,他們踐行了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

這時候,無限的光環套在頭上,將社會大眾對90後叛逆、個性、大膽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可是要戴上王冠,必要承其重,聲名顯赫固然可以讓他們的事業得到快速的營銷,但是他們個人所要承受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因此當潮水退去、時過境遷,馬佳佳選擇了安靜,精心做好屬於自己的產品;餘佳文公司經營失敗,直言“現實教我要低調”,而李靖也在一年多後,因為所謂的個人原因離職。

這時公眾又一反曾經的熱情,對大家投之以最大的惡毒,關於他們急轉直下的敘述或者揭露未必是不真實的,但是對他們的傷害卻是血淋淋。

90後一會被升上神壇,一會又如塵土黯淡,內心的落實和失望可想而知,這樣的時代怎麼能讓人不氣餒,然後仰天長嘯、放聲痛哭呢?

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可是,我想說,90後不要別哭!

不論遭受怎樣的壓力,不論受到多少冷眼,不論心中有多大的煎熬,請不要哭,不要向命運投降。

事實上大眾從來不會給理想一點時間,送給他們一絲寬容,這就是現實,然而畢竟他們還小,一方面他們的路,他們自己走,另一方面經過時間的洗練將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嗎?

公正而言,作為這個年紀的青年,即便比他們大十來歲的80後、70後,大多數人還在為自己的人生找目標,還在徘徊於職場的人情冷暖,還在為一套巴掌大的房子疲於奔命。

可是他卻已經為夢想而戰,為不能創造可能,顯然是難能可貴的,當然年輕人自然有他階段性的問題,最核心的就是兩個:1、急於證明自己;2、管理等經驗不足。

可是這些東西交給他自己去成長即可,外人過多的褒揚還是貶低都無濟於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別人的成長。

我曾經聽香港中文大學許子東教授講解現代文學時,他有一句話很好“現代文學都是80後90後開創!”

當我們把歷史的時針撥到100年前,也就是1918年,這時候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已經滅亡了6年,但是中華民族還是出在積貧積弱的時期。

一群精英先後領導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可是一樣無法改變被列強凌辱的局面,而王朝雖然滅了,但是在百姓腦海的迷信從未消止。

出在1918年的你,這時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時期,60後的蔡元培校長(1868年)邀請70後的陳獨秀(1979年)主持北京大學文科。

於是陳獨秀以《新青年》為陣地,幾個年紀相仿的80後,包括錢玄同(1887年)、高一涵(1885年)、李大釗(1889年)、沈尹默(1883年)以及周樹人(1981年)等人輪流編輯,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在此之後,兩位90後郭沫若(1892年)和郁達夫(1896年)在日本成立創造社,相繼發表了他們最具代表的詩和小說。

80後周作人(1885年)與90後林語堂(1895年)創立語絲,同時與90後鄭振鐸(1898年)、90後茅盾(1896年)創立文學研究會;

在新文化的帶領下,科學和民主席捲而來,傳統的封建思想逐漸被消解,決定中國未來的兩個政黨自此誕生。

於是兩位未來的領袖——90後的毛主席(1893年)和80後的蔣總統(1887年)開始了他們相愛相殺而波瀾壯闊的人生與時代。

資本與創業者的雙輸:ofo遭遇大敗局,90後請不要哭!

置身在當時,誰知道是90後創造了世界,當然他們每個人的人生都經歷了無數的失敗、苦難及波折,但是他們迎來了勝利、驕傲與光榮。

歷史學家不斷告訴我們,歷史從來都無法複製,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整個時代雖然被60後的馬雲、70後的劉強東等人佔據,一如曾經的歷史瞬間。

但是偉大領導告訴我們“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一切的資本也必將是紙老虎,雖然當前他們看起來為所欲為、無所不能,但是屬於年輕人的時候終究到來。

因此對於今天不論經歷新敗的90後還是在痛苦中摸索的80後,最核心的是要在事情中不斷成長,就像愛迪生說的那樣,“不是我失敗了1000次,而是我驗證了1000種方式”。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天的經歷、每一種挫折都是加速我們成長的催化劑,只要明確未來的方向,堅定內心的理想,屬於80後、90後的時代終將到來。

為了迎接新時代和新挑戰的到來,我有三個心法和大家共勉——

一、理想如推牆

蔡康永在奇葩說分享了對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好像推一堵牆,或許用盡一生的力氣牆也不會動,但是回過頭看,你成長了,你強壯了。”

對於理想亦是如此,如果牆是我們理想,未必她真的實現了才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只要融入了我們的精神、才華、智力就是難以磨滅的財富。

因此,所有的目標,既要置身事中、全力以赴,也能置身之外、雲淡風輕,這時你能夠以一顆更加平和的心錘鍊自己的意志和才能。

直到有一天,像查理芒格說的那樣,“你配得上了你的擁有”,這時你終將無所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因事聚人,因人成事

在成功的過程中,我們總難以一個人取得成功。

從劉邦的蕭何、韓信、張良到劉備的劉關張,從馬雲的創業十八羅漢到俞敏洪的新東方三駕馬車,沒有一個人是隻靠自己就能成功的。

即便是唐僧取經,也有藉助聰明能幹的孫悟空、插科打諢的豬八戒以及任勞任怨的沙悟淨,因此如果想擁有一份事業,就必須懂得合作,找到有共同夢想的人。

在這個過程有八字真言,“因事聚人,因人成事”,就是說因為一個A事情團隊組建了,可是A事情、甚至B事情、C事情都失敗了。

但是團隊一旦形成,不斷在具體的事情上磨礪,終究有一件事最後會取得成功。

三、每一次失敗增強了對規律的認識

所有的哲學都教導我們要“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改造世界”。

因此如果最開始創業就說要改變世界既是淺薄的,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當我們開始了自己的行程,最重要的就是總結。

在每一次成功中總結,不要把時代賦能當成個人牛逼,在每一次失敗中總結,找到失敗原因,事物背後的規律是否洞察。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進化,在各種環境中不斷增添對人性、事物、自然甚至宇宙的認識規律。

所謂的市場不過是在這些規律的函數,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知,那麼所謂的財富和成功也不過是水到渠成。

“爾曹身與名俱滅”,到了那時曾經在生命的瞬間拉扯你,謾罵你的、鄙視你、阻礙你的終將與塵埃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你擁有的,將是除了物質、財富、名聲之外,自信、豐盈而炫彩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