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闲话》的故事:聪明的“假和尚”,总有办法发家致富

《客窗闲话》的故事:聪明的“假和尚”,总有办法发家致富

今天这个故事是关于“假和尚”的。

话说,某地有位金少爷,从小就得了秃疮,一根头发都没有,跟小和尚一样。但是金少爷非常聪明,属于神童级别的。不管什么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名家的书法,瞅几眼就能临摹出来。

小时候名扬乡里,大家都知道金少爷的大名。

可惜的是,金少爷喜欢玩,嘴皮子溜,心眼儿多,偷鸡摸狗拔蒜苗,坑蒙拐骗耍流氓,没干过啥好事儿。

等到十六七岁,父母给他娶了媳妇,就相继去世了。

没有人管他了,金少爷更加放纵,各种疯狂玩,没过多久,就把家业败坏完了。那怎么过日子呢?只有让亲戚朋友们帮忙。就靠着人家的施舍,金少爷浑浑噩噩的过了十来年。

但总是这么样,人家也烦啊!渐渐的,亲戚朋友怨言越来越多,各种讽刺金少爷。而且,大家都想尽办法避着他,不想再接济他了。

这一天,两口子无米下锅。金少爷忽然对妻子说:“唉,我想弄个功名利禄实在是太轻松了,你看看咱们乡里人,一个个鼠目寸光的,根本看不出我的本事,一点也帮不了我。”

妻子本来还在哭,现在破涕为笑,对他说:“别逗了,你能有啥富贵?赌场里赚几个小钱?咱们都这样了,就不要说胡话了,老老实实弄吃的去吧。”

金少爷严肃的说:“媳妇你相信我,从今天开始,我要证明给你们看,我多么厉害。这样吧,我决定出去闯荡几年,回来给你们个大惊喜!”

妻子很高兴啊,这么多年,终于愿意出去赚钱了。

金少爷遍访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自己要出去挣钱了,劳烦他们帮忙照顾一下妻小。大家都很高兴,纷纷表示:你不用担心,尽管去,家里我们共同照看着。

为了迅速摆脱金少爷,他们还专门凑了些钱,当成路费给了金少爷。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金少爷也就放心了,在大家的催促下上路了。

金少爷就这么晃晃荡荡的走了很久,有一天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忽然看到路边有一个喝醉的和尚,躺在树底下呼呼大睡。

金少爷过去瞅了瞅,又摸了摸自己的光光的脑袋,一个大胆的计划慢慢在脑海中形成了。

大家要知道,古代当和尚可不是剃光头发就能当,那需要官府的认可,官府同意了,会发一个“许可证”,就是非常宝贵的度牒。

有了度牒,你才是合法和尚,去庙里人家才会收留,四处游历也会畅通无阻。

《客窗闲话》的故事:聪明的“假和尚”,总有办法发家致富

金少爷偷偷拿了这个和尚的衣服和度牒,成功变身“悟真和尚”,开始四处游历。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座江南大寺,香火鼎盛。金少爷过去一打听,这座大庙香火太盛,前段时间不小心起火,烧了半座大殿,正在想办法筹钱修缮。

金少爷赶紧来到寺里,请求收留。

寺里的主持一看,有度牒,那当然可以留下。问他能干啥,金少爷说自己很笨,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只能干些打扫做饭之类的活。

主持一看这样,那行吧,你留下来,以后负责下山买米买面,这简单,你应该会。

金少爷欣然答应,每次下山买东西,都会认真的记下钱数,回来汇报,一点也没有差错。主持一看,还不错啊,最起码做事情比较认真。

就这么,金少爷留下来了。他平时也不说话,就干些粗重的活,吃饭睡觉也不讲究,寺里的僧人都觉得金少爷老实可怜,甚至有点愚笨。

就这样过了半年,金少爷努力让自己显得人畜无害,大家都相信他。

看时机差不多了,金少爷偷偷准备了一套紫金衣钵,藏在大佛之下。某一天早晨,金少爷一大早就盘腿坐在大殿里,嘴里念念有词。

僧人一看,赶紧去汇报给主持,这傻和尚真傻了!

主持带着一帮僧人过来了,金少爷慢慢起身说:“弟子昨天晚上梦见佛祖了,佛祖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多募些善款,修修咱们损毁的大殿。”

看大家一脸的疑惑,金少爷接着说:“我也问佛祖了,我这么笨,这个活干不了吧?佛祖就给了我五色金珠,吃了之后我就觉得茅塞顿开,啥都懂了。而且,佛祖还说在他的座下给我留了紫金衣钵呢!”

主持赶紧让人看看,还真有!

这是个大事情,主持赶紧安排四处传播这个消息,佛祖显灵了,大家都来看吧!

一时间寺庙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金少爷经常下山购物,很多人也认识他,都觉得这样一个笨和尚,能有啥本事?

金少爷早就偷偷背下了很多的经文,于是当着大家的面,写下了很多,而且笔法苍劲有力,文人墨客们都顶礼膜拜啊!一时间金少爷被称为活佛,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施舍。

修大殿的事情很快就提上了日程,当地的几个大户愿意出钱修,金少爷就说:“咱这个大殿要好好修才行,我觉得需要特别大的好木材!咱这里没有,据说四川比较多,有没有人愿意去买?”

大家都知道山高路远,正犹豫呢,金少爷说:“修大殿本来就是佛祖给我的任务,还是我去吧!”

于是大家把凑的钱全都给了他,让他去买木材了。

金少爷拿着钱,先去买了个官,干两年升了个知府。然后,他就衣锦还乡,震撼了所有的亲戚朋友。

《客窗闲话》的故事:聪明的“假和尚”,总有办法发家致富

金少爷送给了他们很多钱,然后带上妻子过好日子去了。

当然,金少爷也让人去四川买了好木材,运回了那个大寺。

后来,金少爷好好的当这个知府,聪明也很公正,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