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每每來到年底,火車站總是上演著最真實最接地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似乎每個人,在生活面前都渺小到不值一提,可又像一顆小草,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拼命向上生長。

回想鐵路、火車100多年給我們鎮江所帶來的興盛和榮耀,鐵路、火車和我們鎮江所結下不解之緣,我們和鐵路的諸多往事,彷彿就是昨天。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清代繁華的鎮江火車站

01

賽珍珠眼中的鎮江老火車站

鎮江闢為通商口岸後,進入了繁榮的長江航運時期,沿京杭大運河和沿長江航線各省市的土特產,都由鎮江集散、轉運、分流。電廠、自來水、火柴、麵粉、香醋、麻油、繅絲、造紙、機器修配等行業紛紛在鎮江開始創建,那時的鎮江盛極一時。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剛剛建成的火車隧道

19世紀末轟隆的鐵路聲,已經把世界拉上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上升期。清朝晚期的洋務派首領、兩江總督張之洞是一個極具遠見的人,他在給總理衙門的建議書裡說,修建上海經鎮江到南京的鐵路,對商務、籌餉和海防都有極大的益處。

包括鎮江在內的江南富庶之地,貨物交流頻繁,可以確保鐵路盈利;如果海路梗阻無法通行,則鐵路可以提供快速通道;一旦軍事調動需要,經過鎮江的滬寧鐵路將發揮巨大作用。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清代鎮江鐵路寶蓋山隧道

1905年4月25上午,風和日麗,一切似乎都像往常一樣。

而這時,在鎮江城西北潤州山下,梳著兩條小辮子、吃著麥芽糖的14歲美國女孩賽珍珠正準備到附近的一個打穀場聽說書。在那個暮春的上午,賽珍珠看到,往日寧靜的潤州山突然人聲嘈雜。年少的賽珍珠不知道,舉世聞名的滬寧鐵路鎮江鐵路段,從這一天開始施工了。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滬寧鐵路開工

年幼的賽珍珠只是懵懵懂懂的看到修建鐵路,三年之後,鎮江火車站在這裡崛起,當時滬寧鐵路上惟一一條隧道就在鎮江,名叫寶蓋山隧道,隧道長330多米。

賽珍珠在15歲那年進了上海的一家寄宿學校,並在此接受了正規的教育,19歲又回到美國去讀大學。大學畢業後,1914年11月,賽珍珠又回到鎮江,在崇實女子中學教英文。

02

孫中山兩次在這裡下火車

辛亥革命後,1912年元旦,上午11時,孫中山由胡漢民、各省派來上海歡迎的代表、顧問等陪同,乘滬寧鐵路專車從上海出發到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下午3時許,專車駛進鎮江站。從南站到西站,鐵路沿線均站滿歡迎人群。

車站內,鎮江軍政及各界人士在等候專車的到來。專車停穩,“身著呢質軍服、戴平常軍帽”的孫中山先生出現在車門口,這時,整齊列隊的軍隊立正舉槍,軍樂隊奏起歡迎軍樂。象山炮臺鳴放禮炮21響。孫中山先生頻頻點頭示謝,鎮江“軍政使以下人員脫帽依次向前握手。”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歡迎儀式結束,孫中山先生向歡迎人群發表簡短講話:“此次光復,均賴諸君之力,本總統敬為四萬萬同胞致謝!”身邊的人怕歡迎人群離得遠,聽不見,就由近及遠高聲將孫中山先生的話傳呼過去。歡迎人群連聲高呼:“總統萬歲!”

1918年孫中山到上海,在這次居留的兩年半時間裡,潛心於理論著述和組織重建,期間乘坐火車,在鎮江火車站下車,來考察長江鎮揚河段的港口、灘塗等地。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鎮江站建成於城市西郊的牌灣,有站屋8間,面積283平方米。

當年的鎮江火車站面積不大,設施也不完備,售票房和候車室擠在一起。但是車站廣場比較開闊,廣場中心還建有圓形花壇。天晴時,旅客都圍著花壇四周席地而坐。下雨時,狹窄的候車室就擠得密密麻麻。有的旅客就到車站廣場對面的迎站居、近站居、小樂居等旅館飯店,買些點心,泡壺香茗,一邊吃喝,一邊等車。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建國方略》

孫中山為撰寫《建國方略》之《實業計劃》作實地考察,並在《建國方略》中兩次規劃鎮江。

上世紀40年代,鎮江站才架設人行天橋,站臺加蓋鐵皮雨棚,到1949年鎮江解放時,站舍僅500平方米。為迎接國民經濟建設高潮,50年代增建候車室開闢新貨場。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1955年毛澤東專列抵達鎮江火車站。

1955年的10月下旬某日,毛澤東主席南巡赴上海途中。凌晨,火車專列停靠鎮江站。在專列上,毛主席聽取了中共鎮江地委第一書記陳西光和鎮江專署專員高俊傑關於鎮江情況的彙報。

70年代後,老鎮江站不能適應客貨運日益發展的形勢,1977年12月,在中山西路建成新的火車站,一直沿用至今。原老鎮江站撤銷,改為鎮江站西場。從此,鎮江西站成為了老鎮江人記憶中的老地名,當年羅馬柱西式建築的老郵電局、世界紅卐字會江蘇省會舊址、寶蓋路,只留下當年的繁華盛名。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曾經穿城而過的火車

03

新的中山廣場將歷史與現實交匯

如今在老火車站原址上,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廣場,為了紀念孫中山兩次從這裡下的火車,特別命名為中山廣場。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1965年,因大市口擴建,中山塔被拆除。

中山廣場重建中山塔。原來的中山塔建於1931年,造型極似火箭,底座呈八角形,四方各設臺階,四周有半人高的圍欄。1965年,因大市口擴建,中山塔被拆除。在廣場重建中山塔,除了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寓意外,也把它作為見證鎮江輝煌歷史的一個象徵。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新建的中山塔

中山廣場既是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場地,又是娛樂休閒的公共場所。廣場的建築體現出民國風貌,菸灰色的牆面上,勾勒出白色的磚縫,除此之外,再無半點修飾,充分還原了當年民國時期的風貌,現代人來到這裡,能感受到獨有的歷史寧靜感。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蒸汽機車“中山號”

廣場有三面文化牆,每面牆上鑲嵌著一塊玻璃,上面寫著吟詠鎮江三山的詩句。建設者還在廣場擺放一臺民國風味的蒸汽機車,這是特地從浙江桐廬採購的,這種我國第一代蒸汽機車目前在全國也只有三臺,命名為‘中山號’,並噴塗在車身上。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如今我們來到中山廣場,耳畔似能聽到如風一般的火車轟隆穿梭聲,吟誦著前人的詩句,徜徉在這綠意盎然的廣場,欣賞著四周高低起伏的現代建築,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美好感覺油然而生。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2018年1月28日,

新建鎮江站(北廣場)正式開通啟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 即將投入使用的新站房 攝於2018年1月22日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 南北廣場互聯新貌 攝於2018年1月22日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 乾淨整潔的新站站房 攝於2018年1月27日


那些年的火車站,是老一輩鎮江人的回憶!是00後無法觸及的過去


▲ 煥然一新的站臺 攝於2018年1月27日

鎮江火車站就是歷史變化的縮影,是終點,也是起點。在這裡,你不僅是一個看客,也是故事的演繹者。

鎮江火車站,記載了無數人的回家歷程,雜陳成五味的懷舊、懷戀,鄉愁、鄉情。

火車站的重逢多是久別重逢,聚少離多的樣子真的很讓人心疼。

為了所有人能回家,有些人幾乎已經忘記了家的模樣。

部分圖片來源 | 老鎮江、潤州發佈、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