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蛙泳的技术流派有哪些?

薛文康


在上世纪60年代时比较流行的是美国澳大利亚的技术流派,主要的突破在于不在局限于开发腿部动力支撑,大幅增加了划水动力效果,提前使手掌和小臂向下压水,完成高肘动作向后推水,这样使得划臂动作的推进力大幅提升,同时配合筒式蛙泳蹬腿,使得蛙泳纪录大幅度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日本田口信教为代表的蛙泳选手,田口信教的蛙泳技术除了增强了臂部动力以外,在蹬夹水水时腰部以下有明显的上下摆动,这个动作后来引起了不少争议,后来的新规的出现也让这种技术很快消失。

再就是70年代以英国蛙泳选手威尔基为代表的欧洲蛙泳流派,强调蛙泳的蹬腿效果,收腿时使小腿最大限度的靠近大腿,双膝宽度略大于两脚宽度,两脚外翻,与身体成直角,良好的对水面积形成半弧形蹬夹水动作,形成了良好的走水效果。


再后来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流行起来的就是波蛙了,利用窄蹬腿技术,髋角大于130度,收腿时小腿垂直于水平面,双膝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蹬夹水时利用脚掌和小腿内侧鞭水。身体有较大的起伏。波蛙出现以后蛙泳成绩得到了快速提升。

到目前为止,波蛙泳技术已经不在强调高出水的技术,而是更加注重在出水以后的身体前冲,追求更大的前冲力和更远的前冲距离。平蛙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技术都和高蛙混在了一起,比方说窄蹬腿的技术。

所以,现在的蛙泳流派越来越模糊,各国的运动员都在积极的互相学习交流,一旦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动作出现便竟相模仿,互相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