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男兒周文釗修軍艦“藥到病除”獲評“東海強軍先鋒”

常德男儿周文钊修军舰“药到病除”获评“东海强军先锋”

常德好男兒周文釗。

編者按:鍛造東海勁旅、矢志備戰打贏,需要一個個勇立潮頭、勇挑重擔的楷模先鋒劈波斬浪、開路領航。東部戰區海軍黨委適應新時代強軍興軍、備戰打仗要求,精心構建特色表彰激勵體系,連續五年開展“東海強軍先鋒”表彰,打造榮譽品牌,樹立時代標杆。評選出的強軍先鋒以自身模範作用引領時代之先、引導官兵奮鬥,成為東海前線一張張閃亮的“名片”。2018年,常德籍軍人周文釗榮獲第五屆東部戰區海軍“強軍先鋒”,是湖南省唯一一個。近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帶隊,湖南衛視、湖南日報、常德日報、常德電視臺組成強軍採訪團,深入東部戰區海軍採訪,還原家鄉好男兒的點點滴滴,以饗讀者。

往東,直線距離1公里,是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的東海,波瀾不驚,又波譎雲詭。

往西,5分鐘車程,是周文釗堅守的基地,只有1000多平方米的維修車間和試驗車間,戰士們無聲操練,齒輪清脆的轉動聲清晰可聞。

正是這些微小的齒輪和“螺絲釘”,轉動著軍艦,征服著汪洋大海,默默守護著祖國的東大門。

入伍14年,常德籍的東部戰區海軍某技術保障大隊工程師周文釗,紮根偏遠海島,苦練技術硬功,圓滿完成各類遠洋護航任務,從一顆“小螺絲釘”成長為一名專業技術帶頭人,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大隊的“定海神針”。

1月10日,新年開訓之際,東部戰區海軍隆重舉行第五屆“東海強軍先鋒”頒獎儀式,“常德好男兒”周文釗榮列其中,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軍人。

像“機器人”一樣,小崗位也有大舞臺

同12年前相比,周文釗額頭上多了幾道皺紋,手上也滿是老繭,話不多,看上去就是個幹練的“老師傅”。“老師傅”都是從一無所知的學徒練起。

2006年7月10日,是周文釗最難以忘記的一天。

在西北工業大學苦讀了四年之後,周文釗選擇分配到東部戰區海軍部隊。告別了黃土高原,這一天,他興奮地領回深藍的軍裝和棉被,一顆馳騁大洋的心更是躁動不已。但是,室友隨口說了一句“咱修理單位就是維修裝備,上艦,這輩子是不可能了”,就像當頭一棒,讓他一下子跌入到谷底。

並且,在校都是以理論為主,而部隊是以實戰為主,初上維修間連裝備開關機鍵都不知道在哪,讓出生於警察世家、連拿3年一等獎學金的周文釗“沮喪到有丟下包袱走人的念頭”。

同車間的三級軍士長徐景敏覺察到了他的異樣,主動帶他到海邊散步,同他談心。

“都說我們修理兵像機器人,其實機器人不是呆板,是精準,是規矩,是不出分毫的差錯。”“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強軍興軍人人有責,青年人大有可為。”

在老班長的教育引導下,周文釗逐漸明白,身為一名軍人,就像一顆螺絲釘,再小的崗位都是一個大舞臺。

徐景敏轉業之後,上士劉秀令又接棒,手把手教周文釗專業技術。

2007年8月,一年中舟山最熱的一個月。一天中午,某艦艇裝備發生故障,劉秀令帶著周文釗前去搶修。炮艇的艙室極為狹窄悶熱,只能容得下一個人,還蹲不下去,兩個人汗流如注,索性打了個赤膊,一個蜷在裡,一個縮在外,一個一個環節檢測找問題,忙了一箇中午終於成功完成任務。

“這就是我們大隊的精神,幹在前、敢為先、甘奉獻,我一定接好老班長們的棒子。” 帶著對老班長們的感激,周文釗端正心態,定下了一個小目標:

三個月內弄懂弄通裝備,一年後成為所在專業領域的翹楚。

像“急診醫生”一樣,技術精湛才能藥到病除

在周文釗的辦公桌上,一本枯黃、被翻爛的說明書最為顯眼,封面和內頁被透明膠反覆粘貼了很多層。這給跨專業的他打開了艦艇維修的學習之門。

“一開始,感覺跟看‘天書’一樣。”周文釗說,為了研究透這本書,他經常熄燈後,還去學習室加班加點啃書本、學專業,一學便到凌晨一兩點,無論是週末還是假期。他還學習了軟件應用、電工、英語等,兩年時間“吃”進去了20多本書,手機裡聊天記錄最多的就是工程師、儀器廠家。

2007年年底,周文釗已經可以獨自承擔搶修工作,成長為一名裝備保障專家。

2008年的一天,同事在一次艦艇檢修中,發現裝備自動啟動程序故障。這類故障同事是第一次遇到,在整個大隊都是首次,同事立即把周文釗請過去支援。依靠積累起來的排故思路和維修技巧,他一邊跟老班長、老領導們請教,一邊電話諮詢生產廠家,最終發現故障點並順利排除。

從那之後,經周文釗維修的裝備就被大家稱為“免檢產品”。

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為了抵達下一個夢想。走完一條條平凡的小路,是為了抵達不平凡的大路。

2016年盛夏,亞丁灣某海域,執行第23批護航任務的某型護衛艦結束訪問準備離碼頭。忽然,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平靜。

“航向轉換裝置突發故障,速來修理!”

接到命令的周文釗迅速趕赴羅經室進行搶修。進行了一番仔細的檢查後,他精準地發現了故障所在。

“是×××板故障。”周文釗胸有成竹。幾分鐘後,更換故障板的轉換裝置重新恢復使用。

自2013年隨艦訪問南美三國以來,周文釗又先後於2016年參與第23批護航,2017年參與海軍遠航訪問等重大任務,足跡遍佈23個國家。遠洋伴隨保障期間,他共發現裝備故障及症候數十項,分專業分裝備組織艦員培訓46人次。

大國雄風,萬里航程,走一路、修一路、訓一路,精湛的修理能力和兢兢業業的敬業品質使得周文釗所在的艦船在任務期間始終處於良好能戰狀態。他說,專業的路上沒有捷徑,也沒有終點,只有勤學,苦練。

近年來,周文釗先後榮獲了海軍第二屆、第三屆水面艦艇艦員級維修技能競賽羅經專業第二名、某部第二屆、第三屆基礎技能大比武電航裝備修理專業第二名等多項榮譽。

“航海裝備保障只要他出馬,我們很放心。”艦方領導曾多次點名周文釗參加遠洋伴隨保障任務。

像“老師傅”一樣,傳承海軍精神培養技術精兵

2008年底,在一次演習中,一艘艦艇出現故障,漂浮在海面上不能前行。

接到命令後,周文釗帶著兩個修理兵,乘快艇火速前去搶修。當時已是晚上7點多,夜幕落下,風急浪高,三個人冒著墜海的危險從繩梯上攀爬到船上。一直搶修到凌晨兩點多,才將問題解除,保證了第二天的正常演習。因為演習期間不得離船,師徒三人,就在船上住了四天。

“我們就像急診醫生,故障艦艇就是我們的患者。但是與急診醫生不同的是,我們必須得保證治癒。”該大隊政委王春風說,大隊特別注重“傳幫帶”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把每一個修理兵培養成尖端人才,讓每一個尖端人才都能當“定海神針”。

進入新的時期,新型主戰艦艇不斷列裝對裝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裝備無修理樣機、無圖紙資料、無保障任務的“三無”困難,周文釗積極協調聯繫生產廠家和科研院所,先後帶隊攻克60餘型新裝備技術保障難題,完成裝備臨修任務1000多次,完成廠修艦艇100餘艘。

作為航海專業技術帶頭人,周文釗還結合自身保障經驗,梳理編寫了《電羅經維修寶典》《遠洋伴隨保障指導手冊(裝備技術保障篇)》等技術資料,成為中隊官兵人手一冊的“修理秘籍”,為年輕官兵技術成長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參考和思路借鑑。

2017年,他還發明瞭一款新型羅經檢測儀器,將維修準備時間從一小時縮短至5分鐘,極大提高了保障效能。

“每次練習,周文釗都會像疊被子一樣把拆卸裝備整整齊齊地放好,給我們這些沒有耐心的新兵立了一個榜樣。”軍校畢業的大隊“95”後助理工程師張盧鑫在周文釗手把手的指導下進步神速,短短一年已經可以獨立承擔保障任務。

此外,還有葉帆、湯洋、樂建晶等多名能獨立完成隨艦伴隨保障任務的技術骨幹,讓大隊形成了一支技藝精湛的“多面手”保障團隊。2017年12月,以周文釗為代表的遠洋伴隨保障隊伍被戰區海軍保障部評為“遠洋伴隨保障群體”。

“桅杆機艙,揮灑辛勤汗水;遠海大洋,把定戰艦航向。誰持彩練當空舞,我自展翅萬里濤,他無愧於裝備保障技術先鋒的讚譽。”這是東部戰區海軍第五屆“東海強軍先鋒”給周文釗的頒獎詞。

十幾年來,我國海軍的光榮奮進史冊裡,裝備保障修理兵群體也寫下了精彩的篇頁。來自桃源縣龍潭鎮同觀山村的周文釗,是其中光榮的一個。

記者 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