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 難得糊塗

說起中國人的處世之道,最經典的一句話莫過於“難得糊塗”。這句話源自於著名書畫家鄭板橋。鄭板橋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藉此名言。表面看來,“糊塗”是一個貶義詞,糊塗自然不是好事。既是貶義,又非好事,何言難得?

人生在世 難得糊塗

糊塗之所以難得,是因為人在本性上總是喜歡較真,總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揭開表象後面的底牌。而很多幸福和快樂往往隱藏在糊塗之中,一旦揭開,所有的幸福也就煙消雲散了。所以,“糊塗”不是“裝糊塗”,而是真的糊塗。真正的“糊塗”很難,故說“難得糊塗”。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也就是說,魚生活的環境不可過分清澈,不然就無處藏身;人所處環境的關係不要過分緊張,不然就無法相處。所謂“至清者”,一點雜質也無,豈不是異想天開?

人生在世 難得糊塗

然而現實中,往往有很多人對別人要求過於苛刻,斤斤計較,不允許有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設想。一旦發現與自己要求不合之事,便會怒氣沖天,大動肝火,怨天尤人,擺出一種勢不兩立的姿態,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明代洪應明所著《菜根譚》中說:“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意思是說,大聰明的人,對小事必模糊不清;太糊塗的人,對小事必定會仔細觀察。對小事觀察入微乃是糊塗的根源,而對小事糊塗不清則正是產生大聰明的根本所在。人只有有了不執著於是非的開放心態,他的觸角才能四處延伸,最終做出儘可能大的效果和成績。

人生在世 難得糊塗

不過,糊塗卻大有學問,這學問盡在“難得”二字中,就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應該糊塗,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不應該糊塗。能夠做到“小事糊塗”,絕非易事,如果沒有高度涵養,斤斤計較,是萬萬不行的。古人有“罵如不聞”,“看如不見”的涵養,既避免於是非,又更利於成功。

人生在世 難得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