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组」何谓烧框?为何会烧框?如何避免?

今天来谈谈大家常常听到的一个词:“烧框”。烧框是碳框特有的专有名词,用铝框都不需担心烧框?为何?

先来想想我们何时会碰到烧框呢?其实就是在下坡的时候。下坡我们要透过刹车来减速,这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位能→动能→热能。

随着(车+人)的位能减少,车速就变快,为了减速,刹车皮去磨框就会有热能产生。热能不断累积、排不掉,最后框就变形了,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烧框。所以当(车+人)愈重、坡度愈陡、滑得愈慢,就愈容易烧框。

「轮组」何谓烧框?为何会烧框?如何避免?

▲ 所谓“烧框”,是碳框在下坡刹车时温度升高,黏合碳纤维的胶遇热软化而造成框体变形。

那就只有碳框会烧框(变形)? 铝框都不会?

这跟碳框的制成有关,碳纤复合产物是由一片片交织好的的碳纤布叠合,彼此间是用胶(环氧树脂)来黏着,加压加热成型。用于黏合的胶(环氧树脂),有其成型的温度(Tg),遇热会软化,这就是烧框的主因-并不是碳纤维不耐热,而是胶不耐热。

碳框是由切割好的碳纤维布,一层层贴上去,成为一个轮圈的形状,最后放入大型模具,高温高压成型。要如何才能做出不易烧框的框体呢?其实最基本做法就是胶要够耐热,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 *High Tg(注一)。

那只要用上 High Tg 树脂就不会烧框了?绝对不是。个人看法:无论厂商说了什么,一律持保留态度,真相为何还是必需亲测。

依小编的经验,目前市面上的 Tubular carbon rim(管胎碳框),有牌的会有一定的水准;碰到烧框的机会并不大;但是 Clincher carbon rim(开口碳框)就刚好反过来,会烧的比不会烧的多非常非常多!

同样的厂牌、制程下,为何开口框比较会烧呢?

管胎的内胎是被外胎所包住的,外胎承受全部的胎压;开口的内胎是被外胎和框所包住的,外胎和框承受全部的胎压。胶遇热只要稍微软化,内胎的压力会直接把刹车边给撑开,所以开口胎只要一烧框,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刹车边变宽。

「轮组」何谓烧框?为何会烧框?如何避免?

▲ 左为开口框,右为管胎框。(图片来源:Bicycles Stack Exchange)

在使用上如何避免烧框

  • 使用原厂建议的刹车块:普遍来说制动性好的刹车块,会让框温快速升高。厂商在挑选时会选择符合 ISO 规范,并且升温较慢的刹车块。
  • 刹车块要安装对位,夹在刹车边上,不能有吃单边的情况。
  • 下坡两轮同时使用刹车,前轮的比重占6-7成。
  • 刹车时采用点放。

(关于第四点,实际工厂端在机台上测试只要夹器放开数秒钟,温度就会大幅下降;但其实小索个人使用碳框跟铝框的刹车方式上并无二致,没在点放的。)

若一切符合上述原则下都还会烧,那只能说或许这框不合您用;这不见得是使用者的问题,也有更大的可能是这框的水准还不够。

上述纯属经验分享,若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