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有多少种死法?真实版的《死神来了》——一个比恐怖片更恐

2000年的时候,系列电影《死神来了》大火,为许多观众揭示了死亡的各种形式,评论区内也是一片“惊悚”,有人称死得太离奇,也有人嫌弃死亡形式太单调,不够过瘾。但无论多精彩、多逼真,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观众更多时候是抱着的是一种休闲和寻求刺激的心态,然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发现真正的死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死亡毫不逊色这些恐怖电影的时候,嚼在嘴里的爆米花是不是还能咽得下?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这样一本书,《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那些出其不意的死法。

人到底有多少种死法?真实版的《死神来了》——一个比恐怖片更恐

1.

《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这本书是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凯文·哈扎德在紧急救援行业中,整整工作了10年,在这10年间,他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同时也见证了很多人的死亡,他将这些经历一一记录下来,写进了书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 “生命的盛宴”。所有难以置信的故事,其实都在某个角落里,真实地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本书中都记录了哪些出人意料的死法。

第一个要属吃西蓝花噎死的老人。那是一个感恩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这家人中有两兄弟,素来不和,但碍于家长的权威,一直没能把对方怎么样。直到近些年,爷爷不能动了,家里压抑的情绪才逐渐显露了出来。终于,在这天晚上,兄弟俩放开了胆子,因为一点小事大声争吵,奶奶示意他们友好一点,但没收到什么效果,于是把叉子使劲扔在地上,想阻止他们争吵,但她嘴里塞满了西蓝花,情急之下吸了一口气,就再没有发出声音。她急促地用手拍着桌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大开,用手卡着脖子,像一个溺水的人……

第二个事故是在午夜发生的,在一条旧的高速路上,马路中间是开放的,两个行人没有走人行道,他们先过了一边,然后站在马路中间的那个开放地带,想等着车少的时候过去,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急转的车朝着他们开了过来,随即他们四分五裂,弹到空中 ,身体的各个部分掉得到处都是。那辆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还挂上了其中一个人的脑浆……

第三个人稍微幸运一些,但也更不幸,他没有死,却经历了和死亡以后一样的事。这个人是个皮肤癌患者,他的黑色素瘤被感染了,做过检查之后决定离开,在医院的灌木丛里睡了一晚。一觉起来以后,他被感染的脸严重溃烂,上百只蛆虫啃噬着他的脸,每隔几秒种就会有一只虫子在空中蜷曲着掉下来。他用手背按住眼睛,鲜血和白色的幼虫就被他挤了出来……

以上这些,只是书里叙述的一小部分而已,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离奇的死亡甚至受伤方式,以及有着各式各样离奇经历的患者,这本书像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怪异、紧张、苦情甚至惊悚,但每一幕又都是生活的原貌。

人到底有多少种死法?真实版的《死神来了》——一个比恐怖片更恐

2.

此外,《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这本书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国紧急救援行业的真实画像。

紧急救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危险”、“伟大”、“恐怖”甚至“恶心”这些词汇,因为这些工作人员每天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任务,面临着抢救伤员的复杂工作,那种场面可能是冒着枪林弹雨的,也可能是面对模糊的血肉的。但这仅仅只是这项工作所面临困境的一小部分。

真实的困境是什么?在这本书里,凯文用他的亲身经历和心态的转变告诉我们,那些生与死的问题永远不是最难的问题,难的是这些人该如何进行下去。

首先来说,他们的待遇是很差的,差到凯文这十年时间里,不得不依靠妻子来偿还自己的账单,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就是一小时11美元,和星巴克打工的人赚的一样多,但在星巴克打工,从来不必担心会被吐一身血。

其次,他们的地位是极低的。作为紧急救援工作人员,他们不属于医疗、不属于消防、不属于公安,他们是最了解现场,最知道应该怎样做的人,但他们没有任何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他们需要听从现场任何一个部门的指挥,接受任何一个部门的投诉,哪怕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也需要为违抗命令而说“对不起”。

最后,他们的团队是混乱且不专业的。紧急救援行业,很少有人能像凯文一样撑过10年,而他虽然做到了,也没办法做得更久。他们时常轮换搭档,很多人仅凭借一时的热情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但没多久就离开了。许多人仅仅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一种体验、中转站、甚至是收容所,很少有人抱有什么拯救他人生命的激情,即使有,也会像凯文一样,最终被频繁的生与死一点点磨平。

人到底有多少种死法?真实版的《死神来了》——一个比恐怖片更恐

3.

从总体上来说,《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是一本沉重的书,它的沉重之处不仅在于它所记录的那些个真实的事故,同时也在于我们面对紧急救援、面对意外、面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

它比任何一本小说都来得精彩和紧张,又比任何空洞的哲学更平易近人,更让人感觉到深刻。它所讲述的,正是我们每一天都在面对的;它所记录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在翻阅过后,我们也许无法像作者本人一样收获某种对于死亡的平静,但相信至少,我们可以懂得对于生命的敬畏。不只是我们的生命,也是世间所有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