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经典作品《活动变人形》:痛苦年代中的个人奋斗成长史!

刚开学的时候,看了王干的一本文学评论类的书籍,里面出现的各种熟悉陌生的作家的名字以及似曾相识或早闻大名的作品,不禁又激起了我对文学的热忱。

王蒙经典作品《活动变人形》:痛苦年代中的个人奋斗成长史!

有时候我也会认为文学是个好东西,尽管狭义的文学概念就是文字。我则认为一切文字的集合都是文学。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会遭到批判,但我认为通过文字这种主观产物去感染另一个充满主观意识的大脑,从而影响或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我认为这就成全了文学。 每次上图书馆的时候,尽管这样说会让人误以为我经常去图书馆,我都强迫自己要借一些历史学术著作,但每次抱回来的却大都是文学类的。几乎在看到它们的第一眼,我就不假思索的拿了下来,并且抱在怀中,贴着胸口,生怕别人抢了似的,其中就有王蒙的这本活动变人形。 关于王蒙,只记得小学或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有收录过他的文章,究竟是何篇目,倒也不记得了。只是最近几年一直在出自传或回忆录,想来也数得上是文坛的大事。在我眼中,王蒙,冯骥才,季羡林是一类的作家,都是属于对文化遭受摧残现状不满或文学风气不正敢于批判的人,对文化的态度是因热爱而去挽救,因不平而去呐喊的。比如年画,昆曲,胡同,方言等。

王蒙经典作品《活动变人形》:痛苦年代中的个人奋斗成长史!

关于活动变人形这本书,王蒙自己说这是他写的最痛苦的一本书,评论家说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王蒙的影子。没有看过王蒙的履历,但这本书的确给了我不少启发或震撼。书中主要讲的是一个家庭在情感与时事的变化中的衰亡过程。故事大概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之间。首先从小说的形式上来看,书中很难找得出谁是主人公,因为作者在每一章看似都设定了一个主人公,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似乎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是主角。然而把这些碎片拼合在一起却又构成了完整的图景。如果说一般的小说形式上是水龙头一样的一线下来,那么这本书则是像带喷头的淋浴一样,多孔而出,所以沐浴起来自然更加的全面,更加的舒适。而从语言上来看,似乎每一句话都是排比,两字词语,四字成语,谚语俗语,老北京话,唐诗宋词,或以人物语言出现,或以白描心境出现,但并不感到突兀,合情合理。而从书的内容来看,这无疑是在描绘一场悲剧。主人公倪吾诚是一个思想保守的知识分子,到国外留过学,仰慕欧罗巴文明,满口哲学思辨。家中没有吃的,他却要求精神享受。他爱自己的孩子,于是给孩子买开发智力的玩具,买很贵的鱼肝油,带着孩子去澡堂洗澡。他痛恨妻子静宜的节俭,认为这是对孩子童年的扼杀,扼杀孩子的欲望。后来一系列的矛盾激化了。

王蒙经典作品《活动变人形》:痛苦年代中的个人奋斗成长史!

在文革中,静宜的母亲死了,倪吾诚与静宜甚至认为她是地主阶级,死了活该,巴不得和自己没有丝毫关系。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就永远想不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为了生计,将房子租了出来,靠收租金维持日子,却也能够被扣上地主的帽子被打倒。而后来倪吾诚与静宜离了婚,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打出生以来便没有见过父亲,并且长大之后一点也不愿意见自己的父亲。静宜的姐姐还没过的几天文革后的日子却又生病死了。书中有笑料,却又令你哭笑不得。在你看来,书中的每个人都是弱者,每个人都绝望而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史,每个人都需要被同情,被帮助,被给予生活的希望。我想每个人从中可以学会的就是去珍惜,去自省,去活动。 活动变人形,这本书的名字其实是一个日本玩具的名称。大概是玩具人的头脑,四肢都可以转动,随着你转动的方位不同,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多种多样,高矮胖瘦,啼笑惊怒。想来大概也是为了以此寓意人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