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上的“00後”

1月18日下午3時,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現場,委員們中間坐著6名中學生。“他們都是‘00後’,是我們的小夥伴,參與了這次市政協全會的‘全套’流程”

,委員們說。

北京兩會上的“00後”


北京兩會上的“00後”


1月17日上午,參加“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的學生觀摩市政協提案委分組審議提案

這是2016年以來,市政協第四次邀請大中院校師生直接體驗政協高層次的協商議政活動。

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陳煦回憶,市政協從2016年起推行青少年“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當年邀請了2名老師、2名中學生觀摩市政協全會。今年,受邀“上會”的師生已有10人,其中6人都是中學生,分別來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北京中學等學校。

“四年走過來,‘模擬政協’實踐活動影響越來越大,參與的學校越來越多”,陳煦對“政事兒”說,學生“上會”,切身感受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優勢和魅力,感受到政協“有溫度、可觸摸”,“這同時也是對政協委員履職的監督檢驗,有利於政協委員履職水平的提升”。

“我們要做同學們的眼睛”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學生任方舟是本次政協會的6名“上會”中學生之一。1月13日晚,代表委員政務諮詢現場,他以為只是現場觀摩學習,沒料到居然有直接向市政府委辦局“一把手”詢問的機會。

有點意外,但是非常開心”,任方舟說,他向市教委主任劉宇輝提了一個問題:現在不少學校都在衚衕裡,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消防車或急救車進不來,這該怎麼辦?“這也是我的同學們關心的問題。我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答覆,劉宇輝主任說,教委會跟交管部門協調解決。我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同學們”。

北京第十二中學學生李曄也是6名“上會”中學生之一。為期7天的會議,她記了滿滿一本筆記本,幾乎把聽到的每個委員的發言都記錄下來,“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委員提到,早晚高峰清潔車清潔道路對交通造成較大壓力。我也有相同感受,之前爸爸送我上學,早高峰的四環經常擁堵,可是經常看到一輛清潔車在外側車道緩慢駛過”。

在筆記本上,李曄還寫了幾句話,她稱之為“靈魂之問”,“

我是怎麼來的,通過層層選拔選上來的;我去做什麼,觀摩學習政協全會;我對誰負責,我是北京中學生的一員,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李曄說,“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重要體現,是黨和國家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課本上的這句話,她早已倒背如流,可是政協如何發揮協商議政職能?直到這次“上會”,她才有了直觀感受,“這次真正體會到委員們如何協商議政,小組討論很熱烈,很多委員說,提意見不要歌功頌德,要談問題;提建議就要提到點子上”。

6名“上會”中學生中的北京市京源學校學生張家琦也有同感。

“政治協商制度不再只是課本里的一句話”,張家琦對“政事兒”說,模擬政協讓他有機會身臨其境,書本里冷冰冰的語言變得有溫度,變得立體直觀起來。特別是觀摩小組討論時,他發現委員們的提案非常貼近民生,不少都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裡,“委員們提出的很多建議都事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這種為民情懷讓人肅然起敬,對處在價值觀形成關鍵期的我們來說,更加知道了責任和擔當的深刻含義。”

張家琦和李曄都用“沉浸式”這個詞,形容“上會”感受,他們不僅可以自由參加開幕會、小組討論、專題座談會、聯組討論會,還觀摩了提案各項工作,就連提案審查的會議,也向他們開放。“有太多故事、感受、信息,迫不及待要和同學分享,我們要做同學們的眼睛。”

不僅觀摩全會還要寫“模擬提案”

這次“上會”,張家琦帶來了1個關於推廣急救方法、提升公民急救素質的“模擬提案”。他說,這個提案是由他和其他同學共同撰寫的,此前一則“兒童吃東西被卡喉嚨窒息死亡”的社會新聞讓他們意識到,如果身邊的人懂得急救方法,或許就能挽救這個孩子和更多人的生命。

市政協有一支由政協委員、院士、中學特級教師等組成的50人專家團隊,對學生們的“模擬提案”提出建議。

張家琦關心的問題和專家團中的市政協委員李萍關於院前急救的提案不謀而合。李萍不僅對張家琦的“模擬提案”提出具體指導意見,更吸納其中的想法,形成正式提案帶上了這次政協會。

陳煦說,“模擬提案”只是“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的一個環節。“四年來,我們邀請一些委員到學校擔任指導老師,給學生們講政協故事。日常工作也會邀請學生參與,比如議政性常委會、議政性主席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等。有的學生還參與到具體的協商活動中,關於校園欺凌提案辦理協商會,我們就邀請了人大附中的學生參加,聽取他們的想法”。

他回憶,四年前,市政協主席吉林偶然得知,北京有的學校有“模擬政協”社團,還自發組織“模擬提案”競賽活動,“吉林主席很重視,我們也開始瞭解情況,發現邀請師生觀摩政協,是瞭解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是對青少年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有助於引領青少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增強‘四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

陳煦說,市政協的“模擬政協”活動,沒有特別要求,全市學生都可以參與。政協全會則因為場地等限制,由“模擬政協”觀摩團領隊、市政協委員張毅從全市學生中層層選拔。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已連續三年,寫入“青少年‘模擬政協’實踐活動”,2018年專門制定了開展“模擬政協”實踐活動工作計劃,提出支持以中學和高校為重點設立“模擬政協”社會實踐基地,並推薦市政協委員、機關領導幹部擔任“模擬政協”實踐基地指導專家。

北京市一零一中學是北京市較早開展“模擬政協”的中學。該校教學處副主任高建民回憶,一零一中學的“模擬政協”,從學校2010年起開始探索的“模擬人大”轉型而來,2016年正式起步。學校還開設了“模擬政協”選修課,以此帶動學生參與“模擬政協”社團活動。一些學生受邀觀摩了市政協全會,他們的不少建言受到委員們的關注,由委員們提交到大會併成為了正式提案。

其中,由一組學生在“模擬政協”活動中提交的“關於建立京津冀城鄉學校間圖書流動機制”的“模擬提案”,被委員吸納後形成提案,帶到了2018年的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

高建民回憶,當時,小組中的6名學生參與了給貧困地區學生捐款捐書活動,可是有的學生跟父母回老家看到,當地教育條件落後,圖書資源少,收到的部分捐贈書籍並不適合孩子們閱讀。怎麼把孩子們需要的書捐到他們手裡?怎樣才能使圖書資源流動起來?這6名學生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開展調研,形成了這份“模擬提案”。這個提案還成為了2018年北京高考政治選擇題的素材。

通州區潞河中學高二學生王小萌沒有直接“上會”,不過她的“模擬提案”,被委員趙曉光帶上了會。

“我身邊的朋友跟我傾訴過,不知道為什麼提不起精神,身體不舒服,有抑鬱症狀。我平時挺愛上網,也關注了不少博主,發現這個問題不僅僅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是一個普遍問題”,王小萌說,她和同學們就此進行了調研,寫了關於加強常見心理疾病科普的“模擬提案”,提交到“北京市青少年模擬政協”平臺,被趙曉光關注到。“這個提案比我想象走得遠,很驚喜”,王小萌說。

王小萌從高一開始參加學習的“模擬政協”社團,去年上半年曾到市政協參觀,“‘模擬政協’活動讓我真正發現通過途徑、通過提案切實改變一些事情,這消除了我很久以來的無力感。就像心理疾病被忽視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去破解,但只要把這個聲音發出去,就會有更多人關注,影響就會越來越大,給了我們這些學生參與社會、走出象牙塔的機會”。

“小小政協”的“燎原之勢”

2016年,市政協首次邀請2名中學生觀摩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四次全會,市第一六六中學學生吳嘉輝是其中之一。那一次經歷,為他開啟了“參政議政”的大門。

雖然時隔三年,但談起那次經歷,吳嘉輝仍然興奮。他將同學們在課餘準備的四份“模擬提案”帶到了會上,還在代表委員政務諮詢現場,圍繞其中的一份“模擬提案”,詢問市教委負責人:霧霾天氣裡中小學生教室是否需要安裝淨化器?

吳嘉輝沒料到,這份“模擬提案”,帶來了“連鎖反應”。

政協會閉幕後,不少市政協科技界別的委員來到學校,為學生們解答霧霾知識,十二屆市政協科技委主任申建軍就為學生們講了一堂“京津冀霧霾模擬協商會”;市氣象局副局長王迎春也來到學校,講解霧霾形成的原因。

市政協委員、第一六六中學校長王蕾回憶,“由於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學校還與氣象局合作在樓頂建立了霧霾與細顆粒物環境流動氣象觀測研究監測站,讓孩子定期觀察研究,培養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那次經歷,還給吳嘉輝帶來了另一個收穫,他和同學們創建了“模擬政協”社團,也叫“小小政協”,到現在,社團成員已經有四十餘人。

為學校建言獻策、促進學校發展是“小小政協”的重要工作之一。吳嘉輝告訴“政事兒”,社團專門設立了學生校園觀察員,負責觀察校園裡經常被老師和學生忽略的問題。“有一次,觀察員發現衛生間沒有鏡子,於是向學校的學生髮展部提出了建議,一個月左右就收到了反饋,不僅衛生間裝了鏡子,還掛了門簾。”

類似例子還有不少。校園裡原來沒有乒乓球檯,“小小政協”提出建議之後,學校就在校園南北兩側共設置了四個乒乓球檯;還有學生反映學校伙食改善問題,為了加強溝通,學校邀請午餐公司工作人員、“小小政協”成員和學代會代表一起交流。

吳嘉輝回憶,開始時“小小政協”寫的“模擬提案”更像是學生作文,這一局面從市政協委員擔任指導老師後有所改變。

市政協委員朱良是“小小政協”的指導老師,他回憶,學生們曾寫了一個關於軍訓的提案,“孩子們更多的是從學生感受的角度,撰寫提案,沒有考慮到政府部門的職責,我就啟發孩子們把建議再聚焦,比如對於軍訓,學校應該做哪些事情,教育部門應該如何做,學生們的思路打開了,熱情很高”。

王蕾認為,學生參與“小小政協”,不一定總是提提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關注身邊事,積極提建議,培養學生們的批判精神,“比如學生衛生間的改良,擋板和小便池的高度,洗手的位置與涮墩布的位置,牆面刷什麼顏色,學生們的建議都會反饋給主管校領導,只要學生們提出來了,大家就要一一落實,如果實現不了就要充分解釋,給學生一個發聲的途徑和地位”。

“‘模擬政協’社團成立以來,學生的變化顯而易見”,王蕾說,“小小政協”不僅僅是個學生社團,“我們已經將其固化成為學生參政議政的形式之一,希望讓更多孩子在學校裡發揮主人翁的責任感,也鍛鍊他們在政治實踐當中的理論自信,堅定他們的制度自信”。

在媽媽眼裡,吳嘉輝的變化有目共睹。“以前他和我們聊的都是音樂、遊戲、歷史等,現在會特別興奮地和我們分享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精準扶貧等時政熱點的認識,視野更開闊了。”

陳煦和張毅不約而同用“燎原之勢”,形容“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的影響。

張毅說,在觀摩學習中,學生跟委員形成了捆綁式、影隨式的關係,在學生們心中埋下了建言獻策的“小火種”,當學生們回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小火種”便能形成燎原之勢。

陳煦說,目前各區政協也開始開展“模擬政協”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燎原之勢。這種不是灌輸式的自覺參與學習,既不與升學掛鉤,也沒有高額獎勵,學生沒有任何壓力,能真切感受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度優勢”。

市政協委員李萍也是“模擬政協”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在她看來,“模擬政協”是一場特別鮮活的社會實踐課程。“學生可以深入瞭解政治協商制度是怎樣運行的,委員們如何關心國家和北京的大事,這個參與過程對他們將是難忘的教育,對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參與國家事務的決策,都是特別好的方法”。

陳煦說,“模擬政協”也是對政協委員履職的監督檢驗,有利於政協委員履職水平的提高和委員作用的發揮,“通過和孩子們交流,委員們意識到孩子們真正關心什麼,可以打開委員們的視野,互相促進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