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一段历史,总要有个背景;一个故事,总要有个主角。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留下的是那些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书云:"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庄,后有孝钦,皆以才色闻,而孝钦尤过之。"孝钦,就是慈禧。我们常常称这个女人为慈禧。其实,慈禧并不是她本来的名字,而是她贵为皇太后时加在徽号上的两个字。这是在她的六岁皇子载淳继承皇位时所上的徽号,那一年,她二十七岁。徽号,在史料中记载,就是尊号的别名,这是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古书《尔雅·释佑》中解释为: "徽,善也。"那也就是说,徽号就是一种荣耀的称号。自古以来,皇帝和嫔妃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够有人歌功颂德,这就是徽号的由来。最初的徽号,就是皇帝妃嫔们为了让自己的美名流传千古。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私欲的膨胀,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死后的功名,而希望生前就能得到臣子百姓的颂扬。于是,上尊号的做法也就变得越来越独特了,上尊号的仪式和典礼也就变得越来越隆重和复杂。

慈禧的徽号,是她在做皇太后的时候所上的,以后但凡有庆典都要累加,在她的一生中,一共加了八次,共计十六个字:"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这些字眼其实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代表着祥和、瑞庆、荣耀的溢美之词。慈禧去世后,清朝追封她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孝"是所有皇后谥号的第一个字,只要在谥号中有"孝"字,那么她就是皇后;"钦"是对慈禧的一生、性情、为人所做的评价和概括,是说慈禧为人神明庄严、德才兼备; "钦"字后面的字眼,都是她生前的徽号和死后追加的尊号; "显"是咸丰帝的谥号,这表明她和咸丰帝的夫妻关系。因此,提起"孝钦显皇后",就是慈禧。在垂帘听政时,因为慈安在东,慈禧在西,所以慈禧又被称为"西太后"。

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慈禧的出生时间是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但是她的身世,却是历来为众人所猜疑的;她的一生,就是由诸多谜团所包裹,她走入了历史,却在身后留下几多疑案。关于她的出生,历史的画卷上几乎全是空白,也许,当年在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除了增添了她生身父母的一丝喜悦以外,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因为,谁也不知道二十七年之后,这样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够在紫禁城里兴起一场风浪。

历史的这一段空白,引起了无数后人的猜想和疑惑。自清朝起,关于她的出生和家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代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金梁的《四朝佚闻》中就有关于慈禧身世的记载,虽然两部书中记述慈禧的经历不甚相同,但是有三个基本脉络都是一样的:惠征是慈禧的父亲、慈禧以秀女的身份入宫、慈禧入宫之前家境贫困。经过更多的史料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慈禧的这一段经历确实是真实的。

然而,几百年以来,流传于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和上秦村一带的传说,又变成了另外一个版本。在这个传说里,慈禧变成了汉人,是长治县西坡村村民王增昌的女儿,名为王小慊。因为家境贫寒,年幼丧母,四岁时就被父亲卖到了宋家,取名为宋龄娥。龄娥聪明伶俐,天资聪慧,从小就嗓音极好,爱唱小曲,七岁读书,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但是好景不长,十一岁时,宋家遭难,他们无力再抚养这个女孩,辗转把她送给了潞安府知府惠征家做奴婢。一次,她在给知府夫人富察氏洗脚的时候,被夫人无意发现她的两脚各有一个瘊子。夫人认为这是大富大贵的征兆,遂认龄娥做了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名为兰儿。又请人教兰儿读书识字,学习满文。聪明如她,很快就精通诗词歌赋,通读史籍。人们还为这个传说找到了大量的物证:慈禧爱吃长治县地方的食物,如黄小米、萝卜菜、玉米面;爱听地方戏;爱唱山西民歌等等。在西坡村的王氏家谱上,还有"王小慊成为慈禧太后"的记录。还在王氏坟冢中发现了慈禧给家里写过的信件。但是,这种说法,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质疑;那些物证说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一些清史专著中的记载,就属于正史说了。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是她的身世脉络,已经逐渐清晰了: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叶赫国的后裔。叶赫国是满洲最古老的部落,居长白山麓,为满洲各部的盟长。

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满清太祖努尔哈赤崛兴之后,住在赫图阿拉城,与叶赫国相距不远,互相抵制抗衡。努尔哈赤部落的实力渐强,就兴兵攻打叶赫国。叶赫国纠合九部联军,浩浩荡荡地攻打赫图阿拉城,不料努尔哈赤早已作好准备,把叶赫杀得落花流水。叶赫不得已,易战为和,把宗女献给努尔哈赤作为妃子,暂时以和亲作为完结。但是努尔哈赤始终想要把叶赫国消灭掉,免留后患。叶赫国也深知努尔哈赤不怀好意,就派遣使者进贡明朝廷,希望得到庇护。无奈明朝廷也是自顾不暇,文恬武嬉,如何还有精力保护叶赫?但是两国还是联手出击,希望马到功成,却没有料到努尔哈赤用兵如神,声东击西,几下就打败了两国的联军。

叶赫贝勒金台石独力难支,束手就擒。努尔哈赤也不念旧情,直将金台石推出去斩首。临刑前,金台石厉声发誓: "我生前不能保住叶赫部落;我死后,若老天有知,一定不要让叶赫绝种,无论传下或男或女,都要为叶赫部落报仇。"誓言慷慨有声,悲壮激昂。但是努尔哈赤却不甚在意。叶赫国被灭之后,立自己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为后,亲王代善、太子皇太极,均为那拉氏所出。后来努尔啥赤逝世,皇太极嗣立,因为血缘关系,不忍叶赫一族绝灭,格外施恩,。因此,那拉氏一脉得以相存。

西太后叶赫那拉氏,小名唤作兰儿,有史料记载:在她出生的那一天,风和气清,所以她父亲给她取名为兰儿。当然,当时生下女儿的人家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女孩的名字一般都是娟秀的,用来昭示着女孩子的温婉。兰儿的父亲惠征,曾为安徽候补道员。为人十分忠厚老实,不肯趋炎附势,只得空守着一个小小候补道员的职务,得着一点微薄的月俸,家道也就这样渐渐地衰落了。当时,惠征的同僚中有一名汉臣,姓吴名棠,他念在同僚之间的情谊,不忍心看见惠征及其家人忍饥挨饿,时常拿出一些银两解囊相助。这让惠征一家非常感动,惠征也总是对家人说: "将来有朝一日咱们家要是飞黄腾达,千万不要忘记吴先生的恩德!"小小的兰儿就将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这也为日后兰儿的性格锻造埋下了一个伏笔。

又过了几年,兰儿已经是十几岁的年纪了,垂髫覆额,若眼横波,早生就了几分风韵。她还有一个妹妹,面貌与兰儿相仿,体态骨骼,只是没有兰儿的娇小柔弱之感。兰儿的性情生得特别,不似寻常女儿家,喜爱女红,平时只爱看书写字、读史吟诗。书中的西子、飞燕、太真等等,都让她着迷。那些传奇的史段,她也早已熟读于心。她还喜欢和父亲谈论古今,父亲时常被她难倒。兰儿见父亲答不上自己的问题,说道得更加热切。父亲有时听得不耐烦了,就会训斥兰儿: "一个女孩子家,会认得几个字就行了,按照本朝的旧例,只有男子才能博学鸿词;你只是一介女流,懂得的道理再多,也无用武之地啊!"兰儿却偏偏不服,她对父亲说: "父亲说的话,女儿不认同,史上的西子和太真都是女流之辈,但是她们都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虽然我年纪小,但是您怎么就知道我将来不能成大器呢?也许下一个皇妃就是我呢!"惠征惊异于女儿的话锋,同时也为女儿的志向感到欣慰,他发现自己的女儿似乎变得很不一样了。

兰儿所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再加上她天生头脑聪敏、思维活跃,那些书籍上的知识都被她掌握得很牢固。除了看书,兰儿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绘画,并以此为乐;除此之外,她还学习汉语和满语,等到十几岁的时候,她已经能用汉语和满语熟读四书五经了,并且她还通晓二十四史。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求,才赋予了兰儿无穷的智慧,让她在日后的权力之争中,峥嵘显露。一直听鼓抚辕的惠征,依然没有升迁的消息,久郁成疾,再加上本来就体虚气弱,很快就病倒了。只是因为家道中落,早已四壁空空,全家人连饭食都成问题,更别提拿钱为惠征请医生了。尽管有兰儿在床前尽心服侍,忍饥挨饿,衣不解带,但是没有医药的供应,惠征的病情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这一天,病重的惠征叫来兰儿,洒泪嘱托: "为父眼见时日无多了,只是苦了你了。日后,家里实在过不下去的话,就去投奔吴先生,也许他念在旧情分上,还能周济一些。唉,可惜他给咱家的恩惠,我生前无以为报,死后还要留下孤儿寡母托与他,真是惭愧啊!"兰儿哭着说: "爹爹不要说这样的话,兰儿还没有好好报答爹爹呢!"惠征说:"你是个要强的孩子,这一家子的人,就托于你照看了!你要担起养家的责任了!"兰儿含泪点头,泣不成声。惠征欣慰地点点头,忽然一阵急火攻心,痰喘交作,一口气没喘上来,就这样去了。顿时全家上下,哭声一片。兰儿的母亲经受不住打击,早已昏死过去。妹子年纪小,只知道哭个不停;幼弟桂祥,刚刚断奶,尚在襁褓之中,全然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兰儿强打起精神料理父亲的身后事,无奈家中贫困,连一副棺材都不能为父亲置办。兰儿左思右想,拼了脸面,到旗中各家奔走,哀求赙仪。各旗员见她可怜,凑得几两银子,买了一副薄棺,装殓回籍。

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兰儿用剩下的银子雇了一只小舟,带着母亲和弟妹,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当时正是晚秋时节,所见之处都是草木凋零,崖壁萧瑟,野旷天高,猿啼雁鸣,一派凄惨的景象,让兰儿不由得触景生情,哀愁难叙。一连走了几天,船家停留在清江浦,这里是由南往北的要道,市井繁荣,人多物稠,往来船只都在此交易歇息,好不热闹。兰儿拿出身上不多的银两,嘱咐船家添购一些廉价的食品备用。等了好一会儿,船家也没有回来,兰儿就打开船帘向外张望。远远看见一个差人模样的人,向船只走来,手中还有一个包,费力地提着。到了岸边,差人朗声问道: "哪一只船是从安徽奔丧而来的?"兰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应答说:"我家就是!"差人说:"我们吴老爷差我来送赙仪三百两!"兰儿猛然想起了吴先生,就问他: "莫非是吴棠吴老爷?"差人说:"正是!"兰儿道:"多谢吴老爷费心!家父生前就多亏吴老爷厚惠,今天又蒙赐!真是不敢当!"差人下船将赙仪交与兰儿,并向老太太请了安。惠夫人回了礼,命兰儿将赙仪收下。兰儿收下赙仪,拿出几两碎银子打点了差人,并说: "为我拜谢你家老爷,我本应该亲自登门拜谢,但是小女有重孝在身,实在不方便见面!烦您代为致谢!"说罢取来纸笔,写了回帖交与差人。差人谢礼而去。惠夫人因得了赙仪,就想要再买一些用品,就派遣刚回船的舟子再去添置物品。逗留了一些时候,舟子回来正要开船时,岸上有人大喊: "请留步!"兰儿定睛一瞧,原来是刚才送赙仪的差人,就停船上岸,询问缘由。差人满头大汗,着急地说:"我们老爷说我送错了赙仪,这可如何是好?"兰儿也吃了一惊,问道: "为何说是送错了?"差人说:"老爷看了你的回帖就说我送错了!幸亏是师爷在旁边劝解,命令我再来查问!"兰儿想了想说:"贵老爷可是姓吴,单名棠字?"差人说:"正是!"兰儿笑着说:"你不要着急,我再写一张纸条,包管无大碍!"差人半信半疑地问:"你可不要骗我,搪塞我离开,就马上开船走了!"兰儿说: "我们不是骗子,要不,我们不是早就开船走了吗?你要是还不信,我让舟子跟您同去,这样可行?"差人连连说:"好,好!"当下,兰儿就写了一个条子,让差人带回去复命。

慈禧——传奇一生,身世谜团众说纷纭

原来,这位吴老爷就是吴棠。只是,他时任清江,距离安徽城也有好几百里地,惠征的死讯,他还没有听闻。只是当时有一安徽的副将也死在了任上,丧船也路过清江浦,吴棠听说了,特备下三百两赙仪致意。因为两人素来交好,吴棠的官职都是这位副将暗中打点的,感德生前,报恩死后,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阴差阳错,差人错将赙仪送到了兰儿的船中。吴棠看见了回帖,就知道差人把赙仪送错了,但是他还不知道送到了兰儿那里,便发了一顿怒火,打发差人去要回来。正巧他的师爷听闻这件事,赶来问个仔细,差人说明了情况,师爷想了想说:"老爷不必动怒。从回帖上看,这是一个姑娘所写,名帖上有名无姓,应该是个旗人。看这字迹娟秀,应该是个大家闺秀,将来肯定非富即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何决定,还要请老爷三思啊!"吴棠觉得师爷说得有理,就遣差人去问个仔细。差人见到兰儿,细说了原委,便拿了条子回来复命。吴棠才知道惠征已经去世了,他不由得暗自思忖: "惠征在世的时候,我尚且对他施以恩惠,如今赠与他三百两赙仪,虽然有些多,但是也算一片心意了。何不好人做到底,将来他的家人也会记住这份恩德。至于副将那边,再送一份就是了!"主意打定,便下船吊唁,与兰儿一家叙旧家常,感慨人世短暂。他还亲自送兰儿一家登船回乡,相约日后再聚。告别了吴棠之后,兰儿一家到京安葬父亲,忙碌了几天。兰儿还对弟妹们说: "将来我们三个人中,哪怕有一个人得志,也不要忘记吴大人的恩德!

这就是慈禧,小小年纪,却已懂得人情世故,恩德相报。后来,慈禧发迹,贵为太后时,吴棠的官职也一路升迁,最后升到了四川总督,死在了任上。关于她的身世,尽管众说纷纭,但是,这只是她人生的一个前奏,真正的荣华和富贵,即将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