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上陣,小撒“坐冷板凳”?——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談“智能製造”:不等於“機器換人”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題:“阿爾法”上陣,小撒“坐冷板凳”?——全國政協委員徐曉蘭談“智能製造”:不等於“機器換人”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臧曉程 劉斐

還記得春晚上那位做單手俯臥撐、把撒貝寧累趴下的阿爾法機器人嗎?

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無所不能:醫療機器人“大白”、汽車機器人“大黃蜂”、家務機器人“安德魯”……它們給人治病、替人開車、管人做家務。

有了它們,醫生、司機、鐘點阿姨……就要失業了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智能製造不等於‘機器換人’。”

什麼是智能製造呢?

徐曉蘭介紹,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於設計、製造、管理和服務等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感知、分析、推理、判斷和決策,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工業形態,這就是智能製造。其核心是數字化與智能化。

電影裡的“大白”之所以“包治百病”,“阿爾法”之所以做俯臥撐不帶喘氣,就是因為它們有“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內心”。

徐曉蘭說,當前,機器人大致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其中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的一支重要力量,服務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將是未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平臺。

聽到這裡,恐怕鐘點阿姨們更著急了……

“機器人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徐曉蘭進一步解釋說,智能製造並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機交互技術就是工人與機器實現協同生產。”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簡單、繁重、危險工序中的人工。

簡單來說,機器人並不是來“搶飯碗”而是來“幫忙一起幹活”的。

“服務機器人可在居家養老、醫療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解決專業人員不足等難題。”徐曉蘭說,“總的來說,智能製造或機器人並未對社會就業率帶來較大挑戰。”

“有些領域,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徐曉蘭補充道,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是多種技術的交叉融合,自身發展就離不開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它催生的新產業生態更可吸納大量勞動力。

未來,越來越多的“大白”與“阿爾法”們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而要研發、生產他們,則需要我們人類的智慧與技術。“新一代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教育娛樂機器人等產品的國內外需求廣泛、發展潛力巨大。”她說,這些將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智能裝備和產品,也將創造大量工作崗位。

在徐曉蘭看來,中國迎接機器人時代,需要做足準備:一是要分業施策優化產業規劃佈局,針對不同產業環節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二是加快推進建設製造業領域標準體系;三是多多培養智能製造人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