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这是说冬季自此开始

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

此时

草木凋零、动物蛰伏

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

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

不妨讲讲这些知识吧~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立冬三候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

二候“地始冻”,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史话立冬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昭示不同的季节,尤为重要。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古代皇帝号称“天子”,不仅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同时也身负沟通天、人的使命。所以,每当“四立”来临,传统上都要求天子率满朝文武,去郊外迎接。

比如,立冬前三天,太史要禀告天子:今年某日某时立冬。于是,天子乃齐。齐,顾名思义,就是整齐。整齐的目的是为了让身心达到一种清洁虔敬的状态,为此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食荤,更严格的,还要求不能同妻妾共寝。

到了立冬那一天,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立冬是在北郊迎接,立春、立夏、立秋则是在东、西、南郊迎接。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立冬习俗

立冬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今天,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不知道你的家乡过不过立冬呢?

吃饺子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我国许多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有了创新,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冬泳

在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有谚语称,“立冬补冬,补嘴空”。认为此时进行食补,可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饮食上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另外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饮烈酒。

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立冬诗词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之夜,懒于写新诗,围一个小炉,温一壶美酒,醉看那一地的雪花竟像月光一般。不禁想起了家乡。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细雨生寒,草木青黄,春去冬来,独闻一绽梅花香。寒冷之节也能生出好心情。

冬已至|不妨讲讲这些知识……

秋已逝,冬已至!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