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趣話|龍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說的“薤”是一種東西嗎?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龍口,歷史悠久,古風濃郁,既嘗風氣之先,又襲千年古韻。世代相承的方言,珍存了先祖的遺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循著方言這個時光隧道,回溯久遠的世界,探尋祖先的生活,感受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根脈。《龍口趣話》,說古談今,方言俚語,世道大千,誠徵稿源,歡迎獻作。

各位小夥伴們

在我們大龍口

除了新鮮的海鮮

清新的空氣

另外感受到“黃縣話”的魅力了嗎?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具有地方特色的

方言

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薤與山澤蒜”

我曾讀過一篇談及黃縣風土的文章,作者認為黃縣南部山區盛產的小野蒜就是古人所說的“薤”,這是不對的。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主要的蔬菜品種有葵、藿、薤、蔥、韭,即《黃帝內經·素問》中所說的“五菜”。葵即冬葵,汪曾祺先生在《葵·薤》一文中寫道:“蔬菜的命運,也和世間一切事物一樣,有其興盛和衰微,提起來也可叫人生一點感慨,葵本來是中國的主要蔬菜。《詩·豳風·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見其普遍。後魏《齊民要術》以《種葵》列為蔬菜第一篇。‘採葵莫傷根’,‘松下清齋折露葵’,時時見於篇詠。元代王禎的《農書》還稱葵為‘百菜之主’。不知怎麼一來,它就變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已經將它列入草類,壓根兒不承認它是菜!”現在的人對葵已經很陌生了,但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仍有栽培,長沙等地還是叫葵菜。藿菜,即大豆苗的嫩葉,《戰國策·韓策》中有記載,當時百姓常吃藿菜湯。吃大豆葉的豆蟲,古代就稱之為“藿蠋”。蔥,就不用說了,山東大蔥全國聞名。韭,一名起陽草,《夏小正》有正月“囿有見韭”之說。

至於薤,俗稱藠頭,是一種富有營養而味美的蔬菜,古人有“物莫美於芝,故薤為菜芝”之說,也是原產我國的古老栽培植物。關於薤的著錄,最早見於《爾雅》:“薤,鴻薈。”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述了薤的栽培方法:“種薤,宜白軟良地,三轉乃佳。二月三月種,率七八支為一本。”並引用諺語“蔥三薤四”,並對此諺語作註釋:“移蔥者,三支為一本;種薤者,四支為一科。”《本草綱目》“薤”條,指出薤又名“藠子”,李時珍認為:“薤八月栽根,正月分蒔,宜肥壤。數枝一本,則茂而根大。葉狀似韭。韭葉中實而扁,有劍脊。薤葉中空,似細蔥葉而有稜,氣亦如蔥。二月開細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數顆,相依而生。五月葉青則掘之,否則肉不滿也。其根煮食、芼酒、糟藏、醋浸皆宜。”

可是不知什麼原因,賈思勰之後北方種薤的就很少了。汪曾祺在《葵·薤》一文中也說:“北方人現在極少食薤了。南方人還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雲南、四川都有。這幾省都把這東西的鱗莖叫做“藠頭”。“藠”音“叫”。……湖南等省人吃的藠頭大都是醃製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則酸甜而極辣,皆極能開胃。”此前他和朱德熙通信裡說,薤在“我的家鄉,叫作小蒜,這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下面的疙瘩不像蒜那樣分瓣,倒是一層一層的像一個小洋蔥頭。”汪先生的觀察是很仔細的,薤為百合科蔥屬植物,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外皮為紅色膜質,像是洋蔥鱗莖未膨大時的樣子,而不像蒜。葉細長,具3—5稜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梃等長。花梃側生,圓柱狀,傘形花序近半球狀,較鬆散,花淡紫色至暗紫色。原產我國,在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區廣泛栽培。

而黃縣南部山區的小野蒜,比較常見的叫法是“澤蒜”,這個名字很早就有了,《救荒本草》說“澤蒜”:“又名小蒜。生山野中,今處處有之。生山中者名蒿,苗似細韭,葉中心攛梃,開淡粉紫花,根似蒜而甚小。味辛,性溫,有小毒(又云熱,有毒)。”《本草綱目》“山蒜”條:“山蒜、澤蒜、石蒜,同一物也,但分生於山、澤、石間不同耳。人間栽蒔小蒜,始自三種移成,故猶有澤蒜之稱。”“澤”為水聚集之地,即便生在山上,澤蒜也喜歡長在地勢低窪潮溼的地方。我們老家的叫法比較全面,稱之為“山澤蒜”,“蒜”輕聲變韻,“an”讀作“en”,“稀罕”“蒲扇”也是這樣讀的。澤蒜的學名叫作小根蒜,為百合科蔥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鱗莖近球狀,基部常具小鱗莖(因其易脫落故不常見)。葉三五片,半圓柱形,或因背部縱稜發達而為三稜狀半圓形,中空,上面具溝槽,比花梃短。花梃圓柱狀,傘形花序半球狀至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花淡紫色或淡紅色。多生於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其鱗莖色白,洗淨煮透曬乾可作藥用,名薤白,可治脾胃虛寒、吐瀉腹痛、毒蟲咬傷、食積等。在我老家,山澤蒜更多的是作為野菜食用,一般是蘸醬生吃,味道比較辛辣,不能多食。也有醃了吃的,可以吃好長時間。切碎了打兩個雞蛋炒著吃,那就太奢侈了。山澤蒜還可以像蔥一樣作調味品,熥熟鹹菜或鹹魚,切一些蓋在上面,揭開鍋香噴噴的。《齊民要術·種蒜》:“澤蒜可以香食,吳人調鼎,率多用此,根、葉解菹,更勝蔥、韭。此物繁息,一種永生。蔓延滋漫,年年稍廣。”看來這種吃法更保留了一點古風。

那怎麼區分薤和山澤蒜呢?北方已看不到薤了,無從比較,但在南方一些地方,薤和山澤蒜同時存在,一經對比,兩者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我有個朋友是湖南的,他們那裡到現在還吃薤和山澤蒜。他說薤是田邊地頭種的,山澤蒜是山上野生的。二者花也不同,山澤蒜的花梃筆直向上,花色淡粉近白,花期在春天;薤的花梃是彎的,是側出的,開紫紅色的花,花期在秋季。山澤蒜是野蒜,鱗莖接近圓球形,比較圓,而且往往以一個大鱗莖為中心,在這個大鱗莖周圍伴著許多小鱗莖,這些小鱗莖可以用來分株繁殖;薤是野蔥,鱗莖是卵形或狹卵形,比較長,通常好幾株抱團長在一起的。山澤蒜的葉是三稜狀半圓柱形,較為寬扁;薤的葉是具稜的圓柱形,更圓一點,細而有蠟質,比較光滑,連早晨的露水也難以掛住。漢代有一首輓歌叫《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還落復,人死一去何時歸?”薤葉上的露水,是多麼容易曬乾啊!露水雖然今日被曬乾,但明日清晨又會落在薤葉上。而人命奄忽,一旦死去,就再沒有醒來的時候了。由薤上露的易晞想到生命的短促,觸景生情,良可慨嘆。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雲上龍口

咱黃縣話你會說嗎?

帥氣美麗的你

會啊。說哩老好啦!

雲上龍口

那你還不趕緊哩加入我們,讓咱黃縣話也“火”一把,有趣的方言文字段子或視頻都可以。

帥氣美麗的你

怎麼發給你們啊?

雲上龍口

點開咱“雲上龍口”公眾號,直接聊天窗口發送就可以啦!

帥氣美麗的你

好哩,我這就去!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龙口趣话|龙口本地的野蒜和古人说的“薤”是一种东西吗?

無論是視頻、音頻還是文字 、圖片甚至消息線索,一經採納,就有機會獲得由看上去很美理髮店提供的價值100元的理髮卡一張。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雲上龍口

龍口廣播電視臺

雲上龍口手機APP

掃描二維碼即可下載安裝

蘋果版

安卓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