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中被丑化到极致的主帅后来又翻案,美国版“真香”?


南北战争中被丑化到极致的主帅后来又翻案,美国版“真香”?

南北战争期间的北军总司令麦克莱伦在美国正史上是个绝对的负面人物,被塑造成因循守旧、战略战术保守、畏南如虎、没有绝对优势就不会打,还同情奴隶主,因此屡屡放罗伯特-李一马之人。

斯大林却对他的观感不低。他曾公开对美国人说:“朱可夫就是我的麦克莱伦,他总是向我要兵、要坦克、要飞机,他永远都满足不了,但是他也不会打败仗。”

美国人听了之后基本都是一肚子黑人问号,你这到底是想夸朱可夫还是高级黑啊?再怎么说也该是拿格兰特比啊,格兰特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啊。

南北战争中被丑化到极致的主帅后来又翻案,美国版“真香”?

如果我们看一下美国文人对麦克莱伦为数不多的正面评价,再阅览了一下南北战争的过程,事情就清楚了。

战争初期,北军处处受挫,林肯却急于求胜。因此林肯是换了很多任总司令,都不满意,才任命格兰特的。所以战争初期北方最艰难的时刻,格兰特的戏份并不多。等到了格兰特当总司令的时候,北方绝对的国力优势却开始逐渐体现出来。

其实这些将军也不都是无能之辈,反而有好几个很具有战略眼光,只是林肯太心急,恨不得一口就把邦联吃掉,故而反复易帅,越换越乱。如果都是李、麦克道尔那种轻于合战的将军,林肯只怕真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了。

南北战争中被丑化到极致的主帅后来又翻案,美国版“真香”?

众所周知,战争初期北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南军,麦克莱伦对于联邦军的训练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而战略上以立于不败之地为主。

他一方面不断的向林肯要钱要兵要马,而与南军会战则是能避则避。因为林肯手上当时只有波托马克军团这一幅家当,而当时的北军军官也都不是罗伯特李和石墙杰克逊的对手,万一不小心把主力葬送掉了,华盛顿只怕都保不住。

在准备非常充分,拥有了两倍于敌的预备队之后,麦克莱伦方才在马里兰的安提塔姆与罗伯特决战,并打破了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就是朱可夫的用兵风格。

南北战争中被丑化到极致的主帅后来又翻案,美国版“真香”?

很多研究拿破仑战争的学者对巴克莱-德-托利评价较高,而斯大林却较为推崇库图佐夫(设立了苏沃洛夫勋章和库图佐夫勋章),可能也不止是鼓动民族情绪的原因(托利是苏格兰人)。

库图佐夫在沙俄最艰难的时刻,奥斯特利茨、博罗季诺,都在场,比较有代表性,而托利亲王此时已经被免职。引诱拿破仑进入莫斯科焦土,在塔鲁蒂诺击败缪拉使战争转折,再把法国人赶过别列津纳河,这些确实都是库图佐夫打的。

而到了库图佐夫病死,托利亲王再度接任之后,基本上又是摧枯拉朽的简单活了。所以斯大林等人自然认为麦克莱伦和库图佐夫这种类型的将领更接近朱可夫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