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在當今的社會,大學生創業成了熱門的話題。各種政策也是大力的扶持和引導,鼓勵大學生創業。小夥伴是不是紛紛摩拳擦掌了呢。小編卻是堅決反對這類不符合事物發展基本規律的行為。

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一、國外成功案例: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大三從哈佛大學輟學去創業,但是他有以下條件:

1、比爾蓋茨的外公是銀行家,曾任國家銀行行長。

2、比爾蓋茨的父親是當地著名律師。是微軟創立之初的最大客戶。

3、比爾蓋茨的母親是華盛頓大學的董事等。幫微軟促成了最大的一筆生意。

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二、國內成功案例1:馬雲

1、28歲創辦《海博翻譯社》,31歲《海博翻譯社》才開始掙錢。期間靠賣鮮花、賣禮品、推銷醫藥來掙錢。

2、31歲創立中國黃頁,33歲賣掉了中國黃頁,34歲創立阿里巴巴,35歲拿到軟銀等國際機構的投資。此時才算真正的創業成功。

3、這創業前7年,任何一個階段,不能堅持下去都可以會失敗。

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三、中國成功的案例2:馬化騰

1、27歲之前,靠朋友解決軟件問題,進行原始積累。第一桶金是來自與股市。

2、27歲創辦QICQ之後官司纏身,因ICQ訴訟,QICQ改名QQ。2000年第一輪網絡泡沫席捲,QQ險些以60萬,賣給深圳電信數據局。

3、30歲,騰訊獲得IDG和盈科的投資,之後逐步走入正軌。33歲,騰訊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四、中國成功的案例3:李彥宏

1、26-29歲,在華爾街工作,與每天跟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

2、29-31歲,在硅谷著名的搜索公司裡面工作。

3、31歲,回國創業,創立了百度。很快就獲得了多筆風險投資。

從以上4個案例可以看出,國外牛X創業者均有著非比尋常的家庭底蘊。而國內創業者,在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下,還要經過黑暗的幾年磨難,而大多數創業者回歸了歷史的塵埃。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企業成功了,也伴隨著無數企業同時倒下。我們只關注少數人的成功,卻很少關注大多數人的失敗。應該值得我們去警惕。

大學生創業,該不該支持

目前大學創業的形態,大部分是拿著父母的錢,弄一些日常項目:咖啡廳、奶茶吧、快遞、設計工作室、T恤加工、服裝租賃等等。能有多少社會競爭力。沒有經過社會的薰陶,沒有豐富的社會資源,沒有家庭的豐厚底蘊,創業只能空談罷了。僅僅為了夢想、激情、衝動,去拼搏那1%不到的希望。創業失敗,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要工作多少年才能還清。

看看上面那些牛X的大神,哪個不是積累大量的社會資源,吸取了足夠多的經驗教訓,在30歲之後成功的?大學生們,醒醒吧!

(當然富二代等除外)

有用就分享轉發給朋友吧,幫助更多求職者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