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未曾想到有一天,能夠親眼看到雲從何處升起。

直到在這裡,遇到看雲石。“看雲”,是傳燈大師親手所書。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卻自成意境,彷彿一道指引,令人還未到看雲處,已是心中滿懷期待。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傳燈大師手書“看雲”

師父站在巨石之上,引我們向下看去:

這裡視野十分開闊,群山起伏間是一道道川壑幽谷,古木的青蒼之色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天際。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雲起

稍待片刻,之間白雲自兩邊的溪壑中上升蒸騰,緩緩充盈山谷,飄過石前,又向幽溪上游瀰漫而去。

雲霧繚繞間,如置身天闕閬苑之中。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雲湧

然而,還未曾緩過神來,雲氣已悄悄流走消散,青山覆露,山谷又有新的水霧開始上湧。

此刻心中已恍惚飄然,只覺群山之中人如舟芥,飄蕩間看著這浩渺天地,真當是妙不可言。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勇攀巨巖看天地的文丘老師

​​摩崖石刻:有多少高人曾來過這裡?

看完流雲,便更加羨慕能在這裡悠然行遊、修行隱居的古人了。

實際上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高僧名士留下的摩崖題刻,路邊山岩處處都是聖蹟。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摩崖石刻

“咱們現在往下走,可以下到谷底,你們小心臺階。”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崖邊臺階非常陡峭

轉過山石,才曉得師父為什麼讓我們小心:眼前一條路直直向下,臺階陡峭無比,直入幽溪。而且下雨天踩上去滑滑的,讓人心肝兒顫。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小心翼翼往下走

下至谷底,右側是一方幽潭,潭水清澈,上書“般若潭”。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般若潭

溪水落入潭中,又溢出留下,一路沿著巨石蜿蜒前行。

我們便在巨石間穿行,行走片刻,方見到向上的路徑。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轉為上行攀登

​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真跡

這一路的石刻更多,大都是明代以來的書法、浮雕作品。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巨“佛”字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佛”字由彥慧法師手書

而最令我們驚喜的,是居然能夠看到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真跡 ——“幽溪”。

“幽溪”二字書寫於一塊橢圓的巨石上,矗立如石碑。外圍一座造型古雅的“幽溪亭”,是高明講寺住持覺慧法師為保護智者大師真跡所建的。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幽溪亭

相傳,高明講寺建立後,智者大師常在這裡靜坐參禪,聽溪水潺潺,悟出幽溪止觀禪意,故而在石壁上信手題寫了“幽溪”二字。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幽溪”的“溪”字放大圖

亭前柱上有楹聯一副:“一亭舊佔梅邊月,幽徑新添竹外風”,落款為“壬戌初夏夜萍書”。

未曾想,沿著許多“大佬”行走的後山之路,我們不但欣賞到無數奇景,還能見到智者大師的真跡。

此刻踏上返回寺廟的歸途,心裡覺得甚是圓滿。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後山歸來,放生池看鐘樓,格外高大華美

​登樓敲鐘:百八鯨音,響遏行雲

天色漸晚,我們登上高明講寺鐘樓,見到了那尊傳說中無比碩大的神聖“高明鍾”。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高明講寺銅鐘

這口銅鐘有4.8米高,口徑3米,重量有16噸,其規模之大、重量之重,在國內都是名列前茅的。

仰觀巨鍾,垂直懸掛於鐘樓頂層,鐘下地面中空,貫通全樓,能夠從上面一眼看到鐘樓底層。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師父講解鐘上銘文

“最下面第一層是捐助善款的信眾的名字;往上一層是書法家書寫的《大悲咒》;再上一層是高明講寺的標誌,祈求世界和平;再上一層刻的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大鐘細節

鐘樓之內,還有許多高僧名士題寫的楹聯,如:

中國佛教泰斗本煥老和尚題:地獄不空大願不止慈心挽救;藏志無盡心念無窮悲憫超生。——沙門本煥九十七歲

“來,你們都來敲鐘祈福吧“,師父指引我們走向大鐘,“每個人來撞三下,心裡要虔誠。”

於是,我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去,扶著橫木,用力撞向大鐘:

鐺——鐺——鐺——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敲鐘

雄渾的鐘聲在鐘樓裡迴旋,又遠播寺外,響徹山林,盪滌塵世,警醒人心。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鐘聲迴盪在古剎群山

直到走下鐘樓,回到山門,那巨鍾之聲彷彿還在耳畔心間迴盪,久久不息,已如參訪高明講寺這一次奇遇,令我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踏上歸途時,天又下起小雨。還未上車,便聽見遠處有人呼喚——

原來是剛剛的那位師父,竟冒雨追了出來。

只見他手上拿著一摞書,送到我們懷中,囑咐我們好好閱讀。

心中滿是感激與感動,一時無從表達,只是一味地道著謝,讓師父勿要雨中相送。

師父給的書是三本《六祖法寶壇經》,當我們翻開書頁,才發現這部經書居然是由幽溪痴僧謄寫!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幽溪痴僧落款

關於高明講寺幽溪痴僧,請見“菩提行-高明講寺上篇”:

靜象|日月明還是目月眀:白雲深處的高明講寺

菩提行高明講寺:我行過很多地方的山水,卻只記住了這裡的雲

師父贈送的《六祖法寶壇經》

這番緣分,與參訪這座蘊含著人類無數精神和智慧的神聖寺廟的經歷,都是如此神奇。想要言說,卻發現什麼樣的詞彙都不足以形容。

若想知曉其中妙意,怕是隻能親身來到高明講寺感受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