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癸未屠城”(七)沾满鲜血刽子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

据说满清自康熙朝始有三大国策:一是"分封以制其力";二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三是"崇释以制其生"(未见出处)。这三条政策分别针对汉人和蒙古。

"南不封王"主要针对汉人,即使像曾国藩这样立下赫赫战功的汉臣也未能封王。“三藩之乱”对清朝统治者是个重要教训,时刻防范汉人做大做强。清初这种意识并不明显,为拉拢投降的前明朝官兵先后封了五位汉人降将为王:

尚可喜为智顺王

孔有德为恭顺王

耿仲明为怀顺王

吴三桂为平西王

孙可望为义王。

这五位受明恩、食明禄,而坐视明危耳,视君父不若一爱姬,北面敌国以取封藩的大明之将,背祖忘宗,薙发左衽,甘当奴贼帮凶,这些人杀起自己的同胞好不含糊,中后、前屯一役“三顺王”都沾满了绥中先民的鲜血。

明末辽东明清战争,“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迟。” 三岔河以东尽为腥膻,大明朝毫无招架之力,幸亏孙承宗、袁崇焕力挽狂澜,重修宁远、恢复前屯,复地二百余里,但不久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弱不禁风的明军竟然抵挡住了努尔哈赤的铁蹄,靠的是十一门红夷大炮,明军此时野战不行,只好凭借坚城力炮防守,暂时稳定下辽东

战势

孔有德、耿仲明自登州反叛,浮海归清,还带来了几十门红衣大炮,更进一步改进了明清军事态势,“三顺王”率领的 "乌真超哈"是清军的重要炮兵火力,松锦之战,清军除缴获的红炮外还有自己仿制造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火炮力量已不逊于明军。

这场发生在绥中境内的战役,满清“三顺王”智顺王尚可喜、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全都有份,而且杀起明军来比蒙古军和满人还卖力气。

“尚可喜,尚可喜,辽东人。父学礼,明东江游击,战殁楼子山。

八年,从伐明,取中后所、前屯卫诸城。

 孔有德,辽东人。太祖克辽东,与乡人耿仲明奔皮岛,明总兵毛文龙录置部下,善遇之。袁崇焕杀文龙,分其兵属副将陈继盛等。有德与仲明走依登州巡抚孙元化为步兵左营参将。

八年,从取中后所、前屯卫。”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十一】

耿仲明列传中未提及他参与崇德八年这次战役,不过朝鲜王世子的《沈阳日记》的记载比较详细:据《沈阳日记》记载:

癸未年(崇祯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还沈。朝鲜译官前往探问战况:“则中后所、前屯卫两城,将陷之际,城中公私家舍,一齐放火,勿论男女,各自烧死,资粮器械,亦皆烧尽。……沙河卫段,收入于宁远卫中,中前所段,收入于山海关,举皆空城清野之故。欲进欲留,军无见粮,且孔、耿两将,以前锋伤损其军兵,有倍于清人,以此速还,以为修养进取之计。”

孔有德和耿仲明不仅参加了这场战役,而且担当先锋,损失“有倍于清人”,这两败类不仅担当了奴才而且十分卖力,满清以明朝汉人降将杀大明汉人军民,够歹毒!

绥中“癸未屠城”(七)沾满鲜血刽子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

高调纪念不忠不孝之臣

绥中“癸未屠城”(七)沾满鲜血刽子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

世道

绥中“癸未屠城”(七)沾满鲜血刽子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

网上的,据说是尚可喜

满清入主中原,这三个败类出力甚多,杀伐之处毫不留情。满清也不断喂其狗粮,加官进爵:

孔有德“六年五月,改封有德定南王,授金册金印,令将旧兵三千一百、新增兵万六千九百,合为二万人,征广西”

耿仲明“六年,改封靖南王,赐金册金印”

尚可喜“六年五月,改封平南王,赐金册金印。”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二十一】

定南王孔有德碑

国家报功厥有钜典:生建大勋、殁勤王事者尤宜表彰,俾传声于后世。

尔定南王孔有德,愤将崛起,举众破山东登莱诸州郡,舫海来归,我太宗文皇帝嘉其慕义敕为元帅,继而册封为恭顺王,世世不替。

朕定鼎中原,王身当屡战多获捷功,百粤未附,特命挂平南王印率师徒往征,首定云南,旋下两广,只因桂林之役兵分劳寡,徵调不及,力竭捐生。

虽古之烈大夫无以踰此,念王二十年来,征旅顺、朝鲜、皮岛、锦州、松山、杏山、中后所、前屯卫,继入山海关从击李自成直抵潼关大破其众,克扬州、定江南、平全楚,功蹟懋著,恩恤优加,特赐谥曰武壮,树丰碑于墓道,扬伟业于千秋云

大清顺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 【雪屐尋碑錄】

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欠绥中万余名大明官兵一笔血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