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我國誕生了多少英雄豪傑,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感人的大事。自古以來,我們經歷了無數代帝王的更替,在這歷朝歷代中,每一代都有人才輩出,更有的青出於藍勝於藍呀。在三國時期,就有一代梟雄曹操,他那決心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氣魄,是我們現在多少人望塵莫及的。還有宋朝將才的文天祥,寧死不屈不做賣國賊,最後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成為千古名句呀。更有清朝的愛國英雄鄧世昌,為了打到列強主義,不惜犧牲自己,最後悲壯犧牲。這些英雄事蹟,雖然已經成為了歷史,可是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的後人永遠學習的,他們對於歷史的貢獻,不會被人們所忘記,最終被寫進了歷史,名垂千古。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我國的靈魂精髓。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暢遊歷史吧,一起穿越歷史感受一下這些名人軼事吧。

秦末漢初,社會動盪,文臣武士或死於戰亂,或死於內部鬥爭,活下來的不多,活下來又身居高位者為數更少。西漢的開國功臣“漢初三傑”,大家可能不會陌生,謀士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傑之一”的張良,但是僅次於張良的恐怕就是陳平了,雖然陳平的成就沒有漢初三傑那麼有名,但這並不能就此說陳平沒有做出成績。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1、初施反間 計除范增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劉邦與項羽相爭,百戰百敗,此時陳平站了出來,勸劉邦用反間計離間項羽君臣。劉邦於是拿出四萬斤黃金來,讓陳平任意使用,而陳平不負所望,成功地項羽君臣相互不信任,嚴重削弱了楚的實力。范增直接被氣走,之後就背疽發作,死在了路上。范增一死,楚軍的勝算就少了一半。

2、金蟬脫殼 脫險滎陽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滎陽大戰時,劉邦被項羽圍困,陳平建議劉邦向項羽寫信詐降。然後讓與劉邦相貌相似的紀信假扮成劉邦去東門與項羽相見。而劉邦等人則混在兩千多婦女之中在“劉邦”和項羽相見之前走到東門請求楚軍放他們走,楚軍以為劉邦已經投降,便將她們放走了,等冒牌劉邦到達東門後,楚軍才知道上了當,但劉邦等人早已跑遠。

3、暗踩劉邦 計封韓信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公元前203年11月,大將軍韓信在齊地節節勝利,軍威大振。齊國平定之後,韓信派人上書劉邦請封他為代理齊王。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的內容,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陳平、張良暗中踩了劉邦的腳,劉邦連忙改口說要做就做個真王,何必要做什麼代理的!於是,順水推舟封韓信為齊王,穩住韓信之軍,避免漢軍分裂。

4、請君入甕 擒韓雲夢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前201年冬,10月,有人告發韓信造反,劉邦手下將領頭腦發熱,要求發兵生擒韓信。只有陳平冷靜理智,問劉邦我們與韓信的兵誰精?用兵誰強?劉邦說都不如韓信,陳平說強攻不如智取。陳平獻計說:“陛下第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並將出遊雲夢的消息告知天下,韓信前來拜謁被擒住。

5、借力閼氏 解圍白登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公元前200年,劉邦陷入白登之圍,兇險之極,要想解圍,還得靠陳平。旁敲側擊的作用,陳平比誰都瞭解,於是他的毒眼鎖定了冒頓單于的新寵閼氏,他給閼氏捎去了黃金珠寶和一幅美人畫。黃金是給閼氏的,畫中的美女是託閼氏轉獻單于的。有這兩樣東西,對閼氏自帶要挾的說服立即奏效了,不久,閼氏的枕邊風幫劉邦成功解圍,陳平又救了劉邦一命。

6、明尊皇命 暗釋樊噲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燕王盧涫叛亂,劉邦派樊噲討伐。樊噲一走,有人告樊噲和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劉邦命陳平和周脖去擒樊噲,就地處斬。陳平以為殺樊噲不妥,就把樊噲抓了押回京城。結果走到半路劉邦就死了,陳平在劉邦靈前痛哭請罪,贏得呂后信任,拜為丞相。最後,陳平和周勃一起誅諸呂,匡扶漢室。

他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天下,死前:生前出盡陰謀,後代會遭報應


後來陳平當上丞相,位極人臣,但心裡時常不安。陳平臨死前曾對別人說過:“我這個人一生好使用陰謀詭計,這些都犯了道家的禁忌和戒律。我的後世子嗣,也會因為我的所作所為,不可能再興旺發達了。這些都是我過去使用詐術、詭計的報應。”結果陳平的重孫陳何因為犯了強佔他人妻子的罪被處以死刑,封國也被廢除,沒過幾代就淪為平民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些名人趣事以後,有沒有被感動得眼淚直流呢?大家是否被這些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蹟所震撼,被他們的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偉大人格所懾服呢?也許,他們已經成為了歷史,成為了過去,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融入了歷史,融進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當中,當為我們的精神糧食和精神支柱了。現在,同樣身為中華兒女祖國未來的我們,也應該向我們的先輩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學習他們一樣,多做對社會有用的事情,不要就這樣默默無聞的瞭解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