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評: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據統計,除掉睡眠,人的一輩子只有一萬多天。人與人的不同在於:你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僅僅生活了一天,卻重複了一萬多次。這是一個很讓人抓心的話題,也是一個雞湯氾濫的話題。

我們存活於世,都渴望追求幸福的人生,可是,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們又該怎樣走向幸福的人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中給了我們解答。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不只是一本勵志書。書中作者將MBA課程理論用於人生規劃和生活,作者不是像灌輸知識那樣,告訴讀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寶貴的思考方法,讓你自行設定有意義的人生旅程。

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學院教授,五度榮獲“麥肯錫最佳論文獎”,榮獲2011年《哈佛商業評論》 “當代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第1名。

詹姆斯‧奧沃斯 畢業於澳洲大學及哈佛大學商學院,並取得貝克學者之銜。曾任職於博斯顧問公司及蘋果公司。

凱倫‧迪倫,畢業於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新聞所,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編輯。2011年時被社會企業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及啟發性”的女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把尋找幸福生活的過程分成了三大模塊,分別是如何取得事業的成功,如何保證親人、朋友的和諧以及如何堅持正直的自我。

第一:如何獲得事業的成功。

1、選擇你熱愛的工作

我們所說的成功的事業,是對自我的事業有強烈的滿足感,想到自己的工作不會覺得是負擔,反而感到充實。

在確定自己的事業之前,想一想,是什麼在主導著你,是受外部經濟刺激的影響,為了保障生活獲得金錢,還是受內在動力的影響,為了收穫認可和個人成長?很顯然,受內在動力影響選擇工作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也更容易收穫幸福感。當然,有人會說,先追求經濟保障,之後再選擇正真喜歡的工作,但事實是往往等不及改變,就沉淪在更高的經濟追求中了。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小孩玩拼圖,一組給錢,一組不給。時間到了之後,一組小孩立馬放下手中沒拼完的拼圖,領完錢立馬就走,而另外一組小孩仍然玩的興致勃勃。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源自於金錢的工作,它並不能給你帶來滿足感,反而是人生的一種負擔,源自於內心喜歡的工作才能激發你的潛力,讓你收穫快樂。

2、用心配置你的資源

我們的資源,包括時間、精力、財富、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而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的“項目”在爭奪這些有限的資源,我們常常會把這些資源放在短期的、立竿見影的活動上,而忽略了長期戰略。

比如,作為又上班又帶孩子又要做家務的我,在單位儘量完成每日的工作,在家就陪孩子(很重要),孩子睡著就學著在網上寫點東西(這是我的長期目標),最後才是做家務的時間(這一塊能快就快,能省就省)。

第二:如何維護家庭、朋友的親密關係。

工作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親人和朋友的親密關係帶給我們的是則長久的幸福感。

1、家人、好友

想一想,在你的資源配置裡面有沒有花時間陪家人、好友,你是不是一下班就拿著手機不停的刷微信,卻不肯看你的妻子(或者丈夫)一眼?雖然你在朋友圈裡不停的給好友點贊,可實際上你們已經好幾年沒坐在一起喝口茶、聊聊天了?多留點時間給伴侶吧,哪怕一個一分鐘的擁抱,一句耳語呢喃,都會讓他開心不已。多留點時間給朋友吧,哪怕花幾分鐘打個電話,聊聊最近的生活狀況,也好過你那毫無意義的“點贊”。他們會感受到你的真心,並且用同樣的方式來回饋你。

2、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嗎?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給了每個家庭太多的壓力,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資源,我們常常把孩子“外包”出去,讓他學畫畫,學鋼琴,學游泳等等,可事實上,那些外包商根本不瞭解我們的孩子,也不願意去了解,他們只讓我們看到孩子的表面成績,而具體的生產過程比如:孩子快樂嗎,他得到了什麼能力,受到了什麼啟發?......這些“外包商”不擅長,而我們擅長。不要放棄培養孩子能力的環境和機會,這是上天賦予每個家長的權利,也是我們家長該盡的義務。

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

人們在工作中失敗,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缺乏經驗,所以,讓孩子多經歷自己的生活。出去遊玩或者做家務時,給孩子分配任務,讓他們自己完成,他們會思考該如何去做,在實踐中就學到了領導力、組織能力以及責任感。

第三:如何堅持正直的自我

事業和生活的幸福來之不易,但有時你只錯了一步,就全盤皆輸,埋葬了所有的幸福。

正確的道路就是不開第一道口子,比如不收賄賂,不吸毒品,只要嘗試了一次,就會走上不歸路,永遠不要開第一次的先例,因為100%的堅持比98%的堅持更容易。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神奇地將勵志書和企管經營書合為一體,它給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點出了生活的迷津,適合各式人學習,你從商可以學到管理理念,這些理念同樣適用於家庭,適用於生活。

如果,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何樂不為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評: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