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连续大招帮你建立社交自信 走出社交伪舒适区(6)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觉知

什么是觉知呢?

觉知就是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的身体很多时候不是由我们来控制的,而是由我们的潜意识来控制的,我们做一些动作,但是自己并不能感知到,只是下意识地去做,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不是我们来控制的,或者说不是由我们的意识来控制的,而是由我们的潜意识在控制。

觉知就是让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身体,而非潜意识。因为潜意识中会冒出很多的念头,如果我们一直被迫地被潜意识控制身体,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这些念头控制我们,继而做出相应的行为。

社交恐惧?连续大招帮你建立社交自信 走出社交伪舒适区(6)

举个例子,你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我想打游戏”的念头,可能你就去打游戏了。

觉知就是训练我们的意识掌控我们的身体,不被脑海中突然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杂念所干扰、控制,让我们能够知道此刻我在干嘛。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为什么有时候你不能做到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脑海中冒出的杂念会影响我们。比如你在写作,写了一会,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晚上吃什么呢?”这一想就是几分钟。然后不一会脑海中又冒出了一个念头,“我今天要不要去看电影呢?”,接着又一个,“和谁一起去呢?”。

这些没完没了的杂念,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没办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没办法把能量投入到做事情上。

我写作的时候,喜欢安静的地方,喜欢视线所能覆盖的区域,杂物尽量的少,这样我就能够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能够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在写作时周围环境很吵,这会使我分心,没办法专注于写作。还有如果电脑旁有很多杂物,这些东西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一看到他们就可能会分心,看到它们就有可能会产生联想,产生杂念,让我不能够专心写作。

练习觉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社恐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办法活在当下,不断地活在过去,也不断地活在将来,没有办法过好现在,这导致现在的效率是极低的。

活在将来,活在过去都没有办法让我们活得更好,都不能对我们的现实有什么贡献,真正对现实有贡献,让我们活得更好的方法是“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当你跟情绪、症状拉扯的时候,当你产生一些矛盾的情绪、矛盾的想法,冲突的时候,你觉得这东西不应该存在,这东西不太好,那么你就立刻把自己拉回来。

这样你就能活在当下,你不会跟症状有冲突,当你持续下去,你会发现你的症状好了很多。

所以,我们需要去觉知训练,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减少杂念的影响,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让自己能够专心做事情,把时间、精力在一个时间段内最大化,产生最大的收益。

怎么样才能训练自己的觉知能力呢?

一、静坐

这里的静坐和佛教的静坐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其本质内容是脱胎于佛教的静坐。

很多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以为佛教就只是不吃荤、不沾女色、清净,整天侍奉佛祖而已,其它的没什么了。

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一方面。

信佛的人追求一个清净心,什么是清净心,杂念很少就是清净心。因为杂念很少,所以心是非常清净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想过和尚为什么要不吃荤、不沾女色?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因为吃荤容易起杂念,佛教有五荤之说,如葱、姜、蒜等,这些都属于五荤。不吃它们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东西吃多了容易起杂念,干脆就给禁了。

那有的人会问了,为什么又要要禁女色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要压制性欲,性本能会让我们脑海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杂念,俗话说想入非非。

吿子曰:“食色性也”。试想如果你把口腹之欲和性欲都压制住了,那世间的其它欲望对你来说就简单了,就会慢慢地变得少私寡欲,没有私心、分别心,能够以一种客观的角度,不带有颜色地去看这个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从而明白人生的真谛,证道成佛。

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得知一些事情的信息时,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是有待思考的。我们的三观很容易被这样的虚假信息所误导,这导致我们与真实的世界始终是脱轨的,不在一个维度。

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内容,压制了我们的好奇心。如果你不去更深地了解一些事情,你不会知道它们是什么样的,道听途说阻绝了你去一探究竟的想法,因为你认为道听途说来的就是全部的事实。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静坐只是采用了佛教的一些方法,目的是让我们保持清醒的状态,不是说让你去成为什么和尚。

静坐的练习方法

1. 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不一定要绝对安静,绝对安静的地方基本上是找不到的。

2. 找个椅子,坐上去,试图让自己闭上眼睛,或者不闭上眼睛也行,看着某个点,某个空白的点,不要移动。躺在床上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坐着才行,怎么舒服、怎么合适怎么来。

PS:这样做是为了隔绝外界的干扰,隔绝听觉、视觉,基本上就把我们和外界隔绝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很多的思绪,很多的念头,“我为什么静坐?”“静坐有好处吗?”,“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明天要面对什么事情”“谁欠我钱还没还”,一大堆事情都会冒出来,各种乱七八糟的杂念,这些杂念完全没有办法让你活在当下,也就是“静坐”。

出现这些杂念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说闭上眼睛之后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这就不正常了。不,这就是最正常的想法,最普通的想法。

3. 把我们所有关注点,关注在此刻,关注在当下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大腿、下巴、头部、手臂等等。有一个目标点,就不容易再走神了。

4. 开始数数,从1数到10,数羊也可以,在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走神,一旦走神了,就要立马拉回来,重新开始数。你可能不能数到10,可能数到7,你的思绪就飘走了,你可能会想:“今天晚上吃什么?”“今天白天上课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

每天10分钟或者20分钟,持续一个月,你就可以做到很容易投入当下。

二、吃一口饭,嚼20次。

每次你吃饭的时候,你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我这一口饭要嚼20次,再咽下去。

三、看一个地方不超过十分之一秒。

我们经常看一个地方至少都要一秒,而现在我们需要看一个地方不需要十分之一秒,就是一直走,一直扫过去,眼睛没有在一个地方有所停留。

四、当你要拿筷子或者勺子把一口吃的即将送到嘴里的那一瞬间,停住。

一口好吃的美食,马上就要送到嘴里面,但是我就是要对抗它,停住,看它两眼,再吃下去。

觉知练习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你是一个反应很快的人,你是一个能够觉察周围的人,反应很快不是敏感,而是我能够迅速觉知周围,我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烦恼,而敏感是因为这个事情而影响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