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五家店鋪裡想象,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獨自旅行時對逛街沒有一點兒興趣的我,往往是在出差工作期間,有機會前往當地的各式商店。公司的上個項目是在倫敦完成的,期間涉及大量的城市信息的整理,而我只把下面五家店鋪留在了自己的名單裡。

文章自然不是為久居倫敦的人準備的。這些店鋪並非深藏小巷、無人問津,甚至在開業時被報道或是被寄予厚望,但它們的確和我身上的毛衣有關,和我的願望有關,和互聯網改變了的生活有關,甚至和我自己一直以來的信仰有關。

請跟隨我的腳步前往這些地點。

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以確保詳盡。雖然不能為你挑選最適合的衣服和單品——那不是我的目的——但是借用這些品牌的故事和風格,你可以為自己的日常生活添加靈感,和外出的動機。

① Folk Store

69 Golborne Road, London, W10 5NP

Folk 最開始是做男裝的,這家新店位於倫敦諾丁山地區,是男女裝集合店。

設計師工作室精心挑選了這個簡潔的店面,還為它種上了植物,店內的創作來自畫家 Chris Wilson,畫家本人已經在這條街上生活了十年。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品牌創始人 Cathal McAteer 的故事和很多擁有自己品牌的設計師類似。這位蘇格蘭人早年在買手店工作,存夠了錢之後,才開始了自己的事業:成為服裝和傢俱設計師。在過往的採訪裡,他毫不躲避設計是如何“幸運地”受到了日本的影響,當時,他遇到一位來自日本的合作伙伴。

日本人給他帶來的影響是,他更加註重面料的使用。迴歸簡單、基礎、乾淨,注重細節的打造,從配色、面料到一顆釦子的選擇,都十分考究。店裡每一件衣服的顏色都由 Cathal 和他的團隊親自參與挑選,為了呈現更好的質感,衣服的紐扣都由純天然的植物材料製成。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日常或是各種媒體場合,Cathal 也習慣穿著 Folk ,他真的喜歡,也說過這樣是為了測試衣服的品質。

Folk 的直譯是“民間凡人”,但這僅僅是直譯,不代表它是一個平庸的品牌。事實上,以上所有關於這個品牌的故事,呈現在產品上,無論是面料、設計還是顏色,都會讓人感到,這些衣服是謙虛的。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因為我自己就是用戶,我的毛衣、夾克,都來自 Folk,才對這一點深有體會。我不是一個對時裝著迷的人,但這樣的衣服代表了讓我認同的謙虛的品質。這個世界上,我們越來越希望尋找到和自己的價值觀匹配的東西,而不是讓另外一種理念強行凌駕於自我。

Folk 不是大型連鎖品牌,事實上,他們的第一家店面到現在還是沒有變過。第一家男裝店在 Soho 開業,後來在倫敦地方也開起了女裝店、男女混合店,甚至理髮店。

Mens - Holborn, London

49 Lamb's Conduit Street, London WC1N 3NG

020 7404 6458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Womens - Holborn, London

53 Lamb's Conduit Street, London WC1N 3NG

0208 616 4191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Mens - Soho, London

24 Great Windmill Street, London W1D 7LG

020 7734 9466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Folk Barber - Holborn, London

53 Lamb's Conduit Street, London WC1N 3NG

075 0006 2511

設計師一步步構建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他絕對不是自私的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己就能到很多的使用者,它是可以共享的。

② ARKET Regent Street

224 regent street w1b 3br london

我和同事路過攝政街時,自己根本沒有認出這是一家新開的時裝店,直到同事提醒我:這家店鋪來自 H&M 集團推出的全新品牌 ARKET。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ARKET 目前沒有在國內開設店鋪,即使在歐洲也只有很少量的店。在瑞典語中,ARKET 就是“一張紙”的意思,字面上已經暴露了它是另一個“性冷淡”品牌。的確是這樣的,與支線 COS 有些相似的是,它同樣定位在簡約且高品質的北歐風格。

去年秋天,該品牌第一家旗艦店在倫敦攝政街(Regent Street)開幕,這家店鋪除了賣衣服,還賣天然美容系列產品,花瓶,香薰、蠟燭、園藝鏟……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店鋪的底色是灰色,陳列貨架和地板都是灰色,grey is the new white,同時店鋪的光源都是白光,異常明亮。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得不說,正因為這些貨架分類、生活用品的陳列,讓整個店鋪看上去像斯堪的納維亞版的無印良品,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呈現出明亮的金屬感,而後者更偏重飽和度更低的顏色。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對於這家誕生於瑞典的國際企業來說,推出一個新品牌不止是為了售賣商品,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就是讓顧客的店鋪體驗煥然一新,在此基礎上,輸出一整套的北歐生活方式。

看看它在歐洲的其他店鋪,你會知道我當時的感受。例如以下的哥本哈根店: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與其說這是一個服裝品牌(很多人都很困惑,為什麼 H&M 已經有 COS 了,還要推出風格如此類似的 ARKET),倒不如說這是 H&M 的全新生活方式品牌。

不過,說起來很奇怪,當我踏入 ARKET 的那一瞬間,我突然對北歐式的簡潔失去了興趣。當時真的有一種,“啊,我們這是誤闖了誰家啊這麼安靜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先不打擾了我們先走了”的感覺。

只有一個角落給我帶來了驚喜,那就是它的咖啡廳。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這個開放式的咖啡廳個性突出,從咖啡到食物,無不體現出 ARKET 希望達到的“一整套的北歐生活方式”。

從它的菜單你就能看出來,這裡提供的食物來自瑞典,甚至咖啡的口味也對應瑞典的時節。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只有在這個角落,你能體會到 ARKET 和其他品牌的不同。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哥本哈根店的咖啡廳

記得貨架上有一個花瓶很好看,考慮到自己在出差,運輸成本太高,就沒有購買任何物品。也沒有遺憾。

有一點是百分之百確定的:隨著 ARKET 的出現,我更加相信未來所有的品牌都會參與更完整的生活方式的塑造,品牌們需要你購買衣服物件,除此之外,他們也希望你獲得更多的東西:一套生活理念。

BeastLondon

19 Earlham Street, London, WC2H 9LL

我從來沒有過專門拜訪 Earlham 街的計劃,只不過有一次,當地的朋友向我推薦了附近的咖啡館,我才發現了這條正在煥發生機的街道。後來我廣泛閱讀了相關的報道,發現當地開放商有意將這條街打造成為男士生活方式街區。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Earlham Street, Seven Dials

與倫敦其他地方不同,這裡擁有獨特的男士零售政策。去年初,Ron Dorff 才在這裡開設了第一家英國專賣店,Beast 是隨後入駐的男士理容集合店。這條街的生活方式品牌陣容還包括了 THE VINTAGE SHOWROOM,Brooks B1866,Carhartt W.I.P、Farah、Finisterre 和 Peter Werth 等。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是那種常年不使用“美容產品”的人,進入 Beast 這家店完全是被店面裝修吸引的。在門外,它只有一個正方體小牌匾,看上去更像一家賣電子產品的商鋪,事實上擺滿了男士香水、洗面奶、香薰、剃鬚、身體護理套裝等產品。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這些產品並不是 Beast 的自有品牌,而是從各大護膚品牌或是獨立品牌的產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店員得知我有一個博客,就主動提供了一張明信片(他們還沒有名片),並告訴我是 Beast 在英國的唯一一家店鋪,同時開設了在線商店。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僅僅是剃鬚就有一整面牆的產品

那個時候我仍正處在研究香氛的狂熱時期,想和她討論手裡那瓶香氛為什麼這麼獨特、好聞,原來那瓶名為 Boy Smells的蠟燭,主要的香氛基調是大麻。

我希望藉此傳遞的信息是,在這裡你不是隻能買漱口水或是洗面奶,它絕對不無聊,它還提供很多有意思的產品。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話說回來,Beast 是所有男性都不會抗拒的那種“美容護膚”店。購買“美容護膚”品對於普通男性來說,就好像永遠是商場一層擁擠的護膚專櫃或是絲芙蘭,你會被夾在中間、手足無措,因為男士專櫃永遠會被安放在其中一個很小的角落。

我們的確缺少像 Beast 這樣的店鋪,將國際品牌和當地獨立品牌融合、體面地展示在一個不足 1200 平方英尺的地方。

④ Made.com

100 Charing Cross Road, London, WC2H 0JG

確切地說,Made.com 並不是一家“店鋪”,因為它雖然擁有“店鋪”,主要業務卻發生在網站上:將眾多新潮的傢俱設計圖發佈在網絡,由消費者投票決定他們最喜愛的傢俱,並直接將網友票選出的傢俱設計向中國的工廠下生產訂單。之後,生產出的傢俱會通過海路運往英國消費者的家中。

儘管只在網絡中銷售,Made.com 的產品與傳統傢俱零售店一樣,也包括了沙發、椅子、桌子和床等。由於產品全部在勞動力和材料成本較低的地區製造,該網站銷售的設計師的作品要比其它競爭對手品牌的產品便宜 75%。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總是認為,既然我能夠通過互聯網瞭解它的一切,就沒有必要前往用於產品展示的店鋪實地勘察——實地勘察這種事,留給它越來越多的模仿者或者借鑑者去做即可。

但是當我離開考文特花園前往下一個地鐵站的路上,還是被這家位於 SOHO 區的展示店鋪吸引了。我決定和同事走進去,看看我們自以為“見過了”的東西,裡面究竟有什麼。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燈光很暗,或許這樣更有利於展示燈具。

有一面巨大的、用於儲存傢俱材質的抽屜牆。他們的辦公室也在店內,是一個比店鋪更大的區域。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很快,在網上“見過了”這件事,很快就成為一種莫大的諷刺。

我們同時在店中看中了喜歡的產品,於是拿起來,四處尋找售貨員,想問他們去哪裡結賬。“但店裡的人都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我的同事說,“有的人還過來問我們:你這邊有什麼問題嗎?”

原來,店裡的一切產品都是不能直接售賣的。店裡沒有結賬的地方或是收銀臺,售賣只通過網站進行。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這家成立於歐洲的公司曾經被認為是資本增長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模式正在被世界各地的創業公司模仿。

它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網絡銷售不同,它不是展示和銷售已生產的產品,而是將未生產的設計圖貼到網上,由顧客投票,最受歡迎的產品才會被列入“待生產”的行列,生產數量是根據客戶訂單決定的。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Made.com 上的部分設計案例

多年前我看到一個報道,認為這家公司的短板在於互聯網用戶的體驗並不直觀,這是他們後來增設線下展示店的原因之一,物流緩慢也是很大的問題。從用戶的角度考慮,我選擇他們的原因,是選擇了更加獨特、可選擇的設計,否則我為什麼不去購買宜家或是淘寶上的產品呢?

很多人都在擔心這樣一種模式是否會衰退,卻很少考慮當中的核心問題:設計是否能夠持續地被用戶接受。

真的,為了美,我可以忍受漫長的物流。🚩

⑤ Kioskafé

31 Norfolk Place London W2 1QH

到達倫敦,我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前往位於帕丁頓或者車站附近的 Kioskafé 咖啡。請注意:我在下文中也不會吝嗇給它溢美之詞。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是 MONOCLE 雜誌的忠實用戶(不僅僅是“讀者”,我之後會解釋),而這家咖啡館可以算作是這本雜誌的親生子。

MONOCLE 是什麼?儘管 MONOCLE 最初是以出版一本提供全球資訊的雜誌聞名的,創刊十年來,我們卻很難再用“一本雜誌”來定義它。如今,MONOCLE 除了自己的雜誌,還擁有自己的電臺、報紙,除了印刷產品,旗下還有自己的商店、咖啡廳,甚至開始進軍房地產業。它不再只是一本可翻閱的印刷雜誌,而是立體的雜誌,它是構建一種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典範。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MONOCLE SHOP 和 MONOCLE CAFE

無論在策略還是在內容輸出上,MONOCLE 在傳統媒體動盪的時間裡,從來沒有動搖過,因而在過去十年間樹立了強有力的文化品牌。你可能根本沒有時間看他們的雜誌、認為雜誌內容過於寬泛單薄,但你可以通過其他媒介瞭解它,去購買它的產品,獲得它提供的服務。

沒有動搖過。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如此著迷於 MONOCLE ——無論是品牌調性還是內容質量,都做到了不動搖,並且充滿自信地推陳出新。

Kioskafé 就是基於 MONOCLE 雜誌理念推出的。

MONOCLE 為它設計了專門的視覺識別系統,從“雜誌臉”標誌,到菜單、公告板,沿襲了 MONOCLE 一貫的設計風格:簡約而經典。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 咖啡館的菜單

它不止提供咖啡、茶和食物,更提供超過 150 種雜誌、超過 2500 種印刷報紙。這僅僅是媒體報道中能看到的信息。我每次到倫敦,都希望在這家咖啡館裡找到不一樣的東西。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這一次我發現了藏在角落中的複印機。一家咖啡館就不只是你上班前或者午休期間補償能量的場所,當你匆匆趕去下一個會議或是在這裡讀書看報的時候,難免有複印或者打印的需要(這座城市的複印店並不容易找到)。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雜誌。

這種感覺很奇妙:只有當我們翻閱雜誌的時候,才覺得雜誌是真正的好東西,而不是一個口號,“啊,我還是喜歡雜誌”,然後繼續刷手機。雖然我知道很多人已經把雜誌當成一種精神象徵,但它還是有很突出的實用價值,這裡不再列舉,我在 Kioskafé 的短短二十分鐘裡,就發現了前所未見的很多種雜誌。

“那是賣得最好的一本。”店員說。我打賭他就是因為喜歡雜誌才決定應聘店員的。實際上,有些雜誌上的確會掛著一塊鮮豔的牌子,上看寫著:“店員最喜歡的”。

有人在照看雜誌的感覺真好。不瞞你說,有一陣子,我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當 MONOCLE 商店或是咖啡館的店員。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那天我意外在貨架上發現了 MONOCLE 和 PORTER 合作的可以裝報紙的手提包,同樣材質的手提包在 100 英鎊左右,但是因為它的身上印著 MONOCLE 和 PORTER 的名字,價值接近 200 英鎊,我猶豫極了。

我為它拍攝了照片,併發到微博上徵求讀者的意見。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90% 的人支持我把它買下來。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知道自己會買下這個手提包,並非因為它設計精美或者因為它是僅存的一個,何況我打心底覺得它不應該賣那麼貴,甚至在我掏錢的時候,店員還提醒我說:“你應該再考慮一下。”等到我最終付款的時候,他還決定請我和同事喝一杯紅茶。

同事竭力阻止,我則略帶說教地說,這就是

品牌認同。一個普通的提包花 20 磅也沒有人買,但是 MONOCLExPORTER 這種邪教式的存在,很讓我心甘情願地去用自己認可的價值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想起幾年前我在雜誌社的實習生被我安排去負責視頻項目,他後來有些不高興,跟我說:我還是喜歡做雜誌,喜歡印刷。

我就問他:你喜歡“做雜誌”,那麼你最近還看雜誌嗎?他想了想說,不看了。我就說,現在我和你說喜歡做雜誌,已經不再說自己喜歡印刷,你喜歡雜誌、這本雜誌召喚你來到北京實習,不是因為它的印刷感,真正吸引你的,是這本雜誌為你展現的那種生活方式——我們都是被那種生活方式吸引而來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也認同這種生活方式背後的價值觀。

他被我說服了,繼續負責視頻,他和現在的同事做得不錯,這些視頻雖然是數字媒體,但是它們無論從形式還是質量,仍然能夠體現出一本雜誌的核心價值。

類似地,我被 Kioskafé 吸引,完全不是因為它提供了好喝的咖啡(我根本不喝咖啡,我只喝茶),而是因為它用食物、雜誌和產品呈現出了一本雜誌提倡的、可觸摸、可體會的生活方式。

而一旦你認可了這樣一種東西,對於它提供的產品,你總是會很堅定地說:Shut up, just take my money!

ONE MORE THING

這一篇推送是有福利的

但願你能從這樣的文章裡收穫不一樣的感受,發現物質之外更重要的東西。我最近仍然把更多的時間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工作,覺得沒有時間分享這一切也是理所當然的。今天才意識到,過去一年也是非常奔波也非常美的一年,正因為時光一去不復返,才應該儘快投入新的旅程,不應該停下來。

烏雲裝扮者是一個關於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內心的公眾號,我的書《我很好啊媽》是過去一段時間公號文章的總結。今天我在書中寫了一封信,想把它送給你

獲取辦法請看留言區。

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五家店铺里想象,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