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太监私生子”,“教主书僮”,“高丽粉丝”!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苏轼的“太监私生子”,“教主书僮”,“高丽粉丝”!

文豪苏轼,是个终身反对派。政治主上反对改革派的王安石,也反对保守派的司马光;学术上承袭父亲苏洵的学术理念(蜀学),反对当时的显学:理学(主要是二程的学说理念,也称洛学),与程颐数次争执。苏轼的文学成就璀璨千古,而政治,学术成就不显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苏轼是反对派、少数派。


太监私生子

梁师成(?—1126年),字守道。北宋末年宦官,“北宋六贼”之一,官至检校太傅,被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苏轼死后,他的文名成为了特殊的政治遗产。梁师成以此为进身之阶,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当时传说苏轼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不足月而生梁师成,所以梁师成是苏轼的私生子(未遭到苏家的明确否认)。 当时,苏轼的文章被禁止传诵,文章在民间的都被销毁,梁师成向宋徽宗诉苦称:”先臣何罪?“此后,苏轼的文章才慢慢传播。梁师成发迹后”顾及兄弟情谊“,曾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苏轼之子)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梁师成自我标榜为苏轼之子,又善于逢迎,因此得到宋徽宗的崇信。此后皇帝的诏书,御书都由其发出;梁师成于是使人模仿宋徽宗的字体,掺杂在诏书中颁布,百官不能辨别诏书真伪,又不敢找宋徽宗辨伪。梁师成以此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编织罗网了一些朝臣,权势日盛;官至少宰(右丞相)的王黼待之如父,称梁师成为“恩府先生”,甚至权倾朝野的蔡京父子也献媚攀附梁师成,梁师成全盛时兼任百十个官职,时人称之为“隐相”。


教主书僮

林灵素,生卒年不详,原名灵噩,字通叟,宋徽宗赐名灵素,温州人,北宋末道士,神霄派玉真教主,善雷法,以法术得幸徽宗。

“少时曾为苏东坡书僮,东坡问其志,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林灵素传》

苏轼的“太监私生子”,“教主书僮”,“高丽粉丝”!

林灵素因为善使五雷正法,得到宋徽宗的信赖;曾向宋徽宗上奏该佛为道,将佛寺改为道观,佛祖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为尊者;和尚改为德士,都要留头发戴道冠手持玉简。佛教僧侣不服与林灵素斗法被击败,于是自愿戴冠执简。

林灵素既得势,遂纵言“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徽宗依奏,于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诏,改佛为大觉金仙,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不久又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林灵素斗法,僧不胜,情愿戴冠执简。

林灵素曾试图为苏轼翻案,林灵素在见到元祐党人碑时,称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是天上星宿,还作了一首诗:"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讽刺蔡京、童贯,之后林灵素上奏宋徽宗称蔡京、童贯是“飞天大鬼母”、“北都六洞魔王第二洞大鬼头”转世祸国,劝请徽宗斩决;因此与蔡京、童贯结怨交恶。

见碑题日元佑奸党之碑。先生与虚静看之,各俯首致敬,因请纸笔题诗云: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反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帝翌日以诗示太师蔡京,京皇恐无地,乞出,不允。

后来林灵素上奏称:国难将至,请迁都避之。被蔡京抓住把柄称其”妖言惑众“,宋徽宗因此大怒,于是林灵素辞官回了温州道观。几年后靖康之难发生;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先生上奏云:臣初奉天命而来,为陛下去阴魔,断妖异,兴神霄,建宝箓,崇大道,赞忠贤。今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权;童贯国之贼,付之以兵卫。国事不修,奢华太甚。彗星所临,陛下不能积行以禳之;太乙离宫,陛下不能迁都以避之。人心则天之舍。皇天虽高,人心易感也,故修人事可应天心。斗玺一,大数不可逃,岂知有过期之历。臣今拟暂别龙颜,无复再瞻天表。切忌丙午、丁未甲兵长驱,血腥万里,天眷两宫不能保守。陛下岂不见袁天罡《推背图》诗云:两朝天子笑欣欣,引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臣灵素疾苦在身,乞骸骨归乡。又降诏不允。冬,全台上言林灵素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先生闻之,大笑,呼诸弟子并监宫官吏曰:前后宣赐之物,约三百担,自去年用千字文字号封销,籍书分明,一无所用,可回纳宫中。只唤一童子携衣被,行出国门,宣唤不回。帝赐宫温州。

宋徽宗曾给林灵素加了九十五字的尊号宝诰;封林灵素为高上神霄玉清府右极西台仙卿、雷霆玉枢元明普化天师、洞明文逸契元应真传道辅教宗师、金门羽客,冲和殿侍宸,一般在公文中称:赐紫玉方符通真达灵元妙护国先生林灵素;还曾加封过林灵素世俗官职:太宰(丞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特进(文散官正二品)、上柱国(武勋正二品),鲁国郡开国公(爵位正二品),食邑八千一百户,实封三千户。

温州天喜宫有宋徽宗亲笔题字:“太中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管辖提举通真宫林灵素。”


苏轼最出名的书僮是太尉高俅,得益于《水浒传》所以众所周知;其实高俅是苏轼的秘书,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推荐给曾布,但是被曾布婉拒,苏轼于是又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都太尉王诜,《水浒传》中王都太尉原型),后来端王(即宋徽宗)在王晋卿府中见高俅蹴鞠、书画、诗词、武艺样样精通,于是向王晋卿索要了高俅,于是高俅成为了宋徽宗的潜邸之臣。后来宋徽宗即位后,高俅殿前都指挥使,掌管禁军长达二十年。

苏轼的“太监私生子”,“教主书僮”,“高丽粉丝”!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但其实,高俅当时对朝政的影响远不及梁师成,所以不在”六贼“之列;对于北宋社会的影响,对徽宗皇帝个人的影响也不及林灵素。


高丽粉丝

金觐,生卒年不详,官至高丽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曾在出使宋朝时,与同行的朴寅亮的诗文一起被刊行为《小华集》而在宋朝流传,使高丽得到“小中华”的美称,高丽小中华之名因此流传;

金觐非常仰慕苏轼,给两个幼子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

苏轼的“太监私生子”,“教主书僮”,“高丽粉丝”!

金富轼

金富轼(1075年—1151年),字立之,号雷川,庆州人,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历仕高丽肃宗、高丽睿宗、高丽仁宗三朝,官至门下侍中,死后谥号文烈。金富轼以平定西京叛乱(妙清之乱)而闻名,编著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历史书籍。


望点赞,恳关注,拜谢!欢迎关注同名新浪微博:@槐里六叔http://weibo.com/huaililiu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