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暖自有鳳來棲——長春市二道區優化營商軟環境綜述

寬敞明亮的大廳,舒適休閒的等候區,現代化的自動叫號機和各種設備……12月5日,記者走進長春市二道區政務服務中心,人性化的設施隨處可見,牆上張貼的“把方便帶給群眾,把服務交給政府”的大紅字格外醒目。

近年來,長春市二道區紮實推進營商軟環境建設,凝聚發展硬實力,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審批,推動服務效能大提速

“本以為要跑兩三趟呢,沒想到一趟就辦好,我們可以把更多時間用於經營企業、發展企業,這真是太好了!”專程辦理公司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印章登記的吉林壹米滴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張偉高興地說。

把方便帶給群眾,把服務交給政府;群眾辦事不出街,企業辦事不出區,這正是長春市二道區“放管服”改革的真諦。

二道區緊盯“只跑一次”硬指標,不斷深化政務服務“一門式、一張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流程優化、環節簡化、網上運行、部門聯辦等工作,通過創新實踐,初步形成了“一枚印章審批、一張網集成、一次性辦結、一條龍服務、一體化監督”的“五個一”政務服務新模式。目前,網上辦事事項已達1003項,其中,區本級辦理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涉及23個部門482項,劃歸行政許可事項涉及15個部門124項。負責審批事項的工作人員從過去的70人縮減到10人,企業開辦時間從原來用時10天—15天,壓縮到3天以內,全區95%事項實現“只跑一次”,“零見面、零返工、零跑動”事項比例已達4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創新載體,打造企業發展“助推器”

“‘雲診’真是好,可以在網絡上直接連線區民政局諮詢相關問題,不用我們再跑到民政局問了。”在長春市二道區“清馨苑”軟環境建設諮詢服務平臺,剛剛與區民政局連線的盧洪魏說,沒想到二道區的辦事效率這麼高,以往在各部門之間來回跑就要花去半天時間,而在“清馨苑”,幾分鐘就搞定了,真方便。

盧洪魏所說的“雲診”,是二道區創新服務方式,為域內企業和百姓打造的“清馨苑”軟環境建設諮詢服務平臺的線上對接服務。平臺採用“1+9+N”的架構體系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運行模式,通過線上服務終端和線下服務點位,實現“雲診”“面診”“會診”“監診”等軟環境建設諮詢服務的主要功能。在這裡,可以通過線上終端實現政府部門與企業、群眾的即時視頻對接,進行線上解答;也可以面對面和中心工作人員溝通。這一新型服務方式也是二道區委、區政府加強軟環境建設,推動民營經濟的重要舉措。

為將服務觸角持續延伸,二道區在設立省、市、區三級軟環境監測點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了2個品牌軟環境建設監測點,即中東瑞家“誠信品牌”軟環境監測點和福泉茶都“黨建品牌”軟環境監測點。通過構建“一箇中心、兩個平臺、三支隊伍、四項機制、兩項活動”的“12342”工作模式和“一核引領、多元聯動、共建共享”的主線,以活動載體為支撐,初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服務網絡,實現為企業服務聯動化、快捷化、高效化,使軟環境建設成為二道民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硬實力”。

靠前服務,破解發展難題再發力

“我要為二道速度點贊!正是得益於良好的軟環境,我們的發展才有了強大的動力!”長春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經理趙峰表示,“我們項目落位二道區後,各相關部門在項目審批、土地供應、資金籌措、服務保障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二道區實實在在的優質軟環境服務。”

在深化軟環境建設的基礎上,二道區上下圍繞項目形成了整體推進的協同配合機制,為服務企業安裝更加強勁的“助推器”。他們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關於助推區域金融總部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吉林省網開萬物科技有限公司、亞泰集團長春建材有限公司等10餘戶企業獲得各類專項資金和補助計300餘萬元,推動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加快發展。截至目前,新增“四上企業”79戶,新增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各16戶。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增長幅度和結構質量綜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一。同時,全區靠前服務,破解瓶頸發展難題。依託民營企業融資擔保平臺、民營經濟綜合服務平臺和微信公眾號等手段,定期提供諮詢、培訓、投融資等綜合性服務。通過平臺推送服務信息80餘條,為企業融資3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對香江智慧健康小鎮、二道活動城等重點項目,實行一週一碰頭,兩週一調度,一月一統籌,確保順利推進。

巢暖自有鳳來棲。創造二道質量、打造二道標準、形成二道模式,長春市二道區把軟環境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和“展示窗”,為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增強了發展硬實力。(稿件來源:吉林日報 編輯:孫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