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五国伐郑|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22 五国伐郑|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 两大集团相互对抗,这时候的鲁国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所以,鲁息姑在一边旁观着卫国发生内乱,看着四国伐郑,东门之战......他问身边的一位叫做众仲的大夫:“卫州吁这个人能成气候嘛?”

众仲,也就是我们最开始的时候,讲到的鲁益师的儿子。

因为鲁益师字众父,所以他的后代就把“众父”中的“众”字取出来作为他们的氏。当然众仲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是后世对他的称呼,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只能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

众仲回答道:“臣听说安定民心有施以德行,没听说安定民心可以施以战争。使用战争团结民心,就好像想把丝线理顺却把它弄得更乱一样。卫州吁这个人行事残忍,而且喜欢倚仗武力,所以人心不容易归附。如今他不施以德行,又妄图发动战争来达到目的,想想也觉得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 众仲认为不能使用战争来安定民心。

可是我们看,后世,大量人都在使用战争来安定民心,美其名曰转移视线。

也就是把本来关注于国内的事情转成关注于国外,如果在国外能取到好的结果,有可能还会提高支持度,比如说,希特勒就是这样。当然了,这些人到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22 五国伐郑|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 本年的秋天,四国准备再次联兵讨伐郑国。

宋国的国君宋与夷向鲁国请求救兵,鲁息姑一口拒绝了,因为这不符合他和平外交的政策。

这时候,鲁国的一位公子鲁翚(音挥)请求出兵,鲁息姑不批准,鲁翚再三请求也没有得到批准,于是鲁翚就自行带兵出征。

>>>> 我们来从这件事反观鲁国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

之前郑国发兵攻打卫国的时候,曾经请求邾国援助,邾国不敢自行出兵,于是就请求鲁国同时出兵,当时是鲁国另外一位公子鲁豫随着邾国一同出兵。

如今,另一方面,宋卫这边请求鲁国出兵,变成了另外一位公子,也就是这位鲁翚,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出兵,这就说明,在鲁国里,实际上有两种意见。支持宋魏的人有,支持郑国的人也有。而对于鲁息姑来说呢,鲁息姑就是不批准,你们愿意去,你们可以自己偷偷去。

>>>> 鲁翚和四国联军会合。

五国联军击败了郑国的步兵,收割了郑国田里的谷物,然后撤军。

我们前面讲四国伐郑,紧接着又讲五国伐郑。四国伐郑的时候,只是围住了郑国的东门,包围了几天之后就撤退了。五国伐郑的时候,甚至连郑国的城门都没看见,只是偷了点别人的谷物,然后就撤退了,感觉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尤其是春秋初年的战争,都是非常小规模的。最主要的是因为它动员的人只有诸侯,大夫,士这些人,整体来说,可能一次打仗,说是五国联军,有几千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它和战国时期,把所有的民众动员起来的战争——动辄十万二十万,杀人动辄几万人的战争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有时候,感觉说要打一仗,与其说是要攻城克寨,不如说是争个面子,显显光荣。

当然,我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22 五国伐郑|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水墨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