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们和解吧

最近,一封长信在网上很火,信是一个北大留美的博士写的,15000字诉诸笔端,从童年开始回忆,讲述自己为什么12年春节不回家过年。

我特意去网上找了这封“万字长文”,看得确实又痛快又痛苦。

痛快的地方在于,有个那么高水平的队友,诉说了我们大多数人身上发生过的“被伤害”;痛苦的地方在于,自己曾经被父母伤害过的伤疤,又开始隐隐作痛。

我觉得,追究谁对错没什么意义。

每个人正是因为经历了那些事,或许不堪,或许痛苦,所以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或许父母错了,或许子女错了,又或许都有错,但是,纠结在过去有什么意义,能让自己更快乐安心一些吗?

《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找到真正的自己,生活向前看,才是出路。

我本身也是在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长大的,我的父母就是很经典的“泼冷水”式教育。

我做错了事,大声斥责;我做对了事,怕我骄傲,态度平平。

记得有一次,上小学时候,老师冤枉我在班上洒水,还让我写检查,并且家长签字。

我觉得很委屈,回家和爸妈说了之后,他们态度严厉,大声教训我,说老师为什么说你不说别人,肯定是你有问题。

那个夜晚,我是哭着睡着的,我也开始深深的怀疑,老师为什么要冤枉我,我到底是有多讨厌,多不招人喜欢。

从那以后,我觉得心里有一扇门关上了。

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渴望被认可的。慢慢的,我发现,我只有在做了让他们值得炫耀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才会对我态度好一些,我才能得到一点点的认可。

也是因为这样,养成了我现在的讨好型人格,我自卑、自责、不喜欢自己,经常失眠,甚至轻度抑郁症。

曾经,我也深陷原生家庭的泥淖无法自拔,就像新闻里的王猛一样,“总想着过去那些事”。

我就像掉进了一个黑色的洞,下面是一片漆黑,我在不断的下沉、下沉,不知道尽头是世外桃源或是万劫不复,我只能流泪、流泪。

直到有一天,在经历了好几天的失眠之后,我浑身写满了颓废。

清晨我出门,发现阳光真好。照耀的地上有斑斑驳驳的影子,旁边环卫工人哼着歌清扫着道路,人行道上三五成群的人笑着在说些什么,公交站牌上乘客悠闲的等待着车。

原来,生活可以是美好的。原来,我也可以生活的美好的。

那一天,我和自己和解了。

何必揪着过去不放,他们错了又如何,谁的童年还能重走一回,谁的成长又是一帆风顺的呢。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是啊,我本可以逃出自己编织的囹圄,去寻找快乐,我本可以。

我现在关于过去依然有一万字可以说,但是我不想说了。那道屏障在那里就在那里吧,我不想消灭它了,我想绕过它。

我发现了生活的美好,而且,我认为值得拥有这些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