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瓜“见证·中国网络文学20年”名家访谈——欧阳友权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方式的崛起,网络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作品数量急遽增多,作者、读者群体日益庞大,整个网络小说发展领域却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这既是在说网络小说发展的速度猛烈,也暗指网络小说内容上存在良莠并存的问题。论起对网络小说的研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欧阳友权老师了,作为最早进入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欧阳老师不仅为网络文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更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欧阳友权,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网络文艺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化研究,率先在中南大学文学院组建学术团队,开创“网络文学研究”新学科,其成果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连续4届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带领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出版了多套理论丛书,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建设,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


橙瓜“见证·中国网络文学20年”名家访谈——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研究

橙瓜:欧阳老师您好,很感谢您接受橙瓜的采访,您是如何开始研究网络文学的?

欧阳友权:回想起来,我是1999年开始进入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当时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火爆网络,“榕树下”网站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原创作品,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做了几个月的网络调研,写了一篇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和走势分析》,发表后被许多刊物转载,也被很多人引用,从此把我带进了网络文学理论批评领域。

橙瓜:这么早就开始关注网络文学领域了,您是如何发现它的发展潜力的?

欧阳友权:网络是新媒体,网络文学是新的文学,新生事物都具有成长性,我在大学里教的是文艺理论课,本硕博读的都是文学专业,对新的文学形态比较敏感,并习惯于从基础学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我走进这一领域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客观的因素,即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考虑。我所在中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医科、理科为优势学科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科时面临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引进文科人才,于是把我从湖北一所高校引进来创办中文系,当时这里有一个教大学语文课的中文教研室,仅有5个老师,我得从头开始创业,从中文系到文学院,一步步创办了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队伍不断壮大,学科也出具规模。我一直是学科带头人,又兼系主任和院长,要考虑学院、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我选择了“特色立院”的策略,因为要是走传统的学术路子,我们永远也赶不上北大、复旦这些老牌名校和众多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我和班子成员商量,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即不在传统学科上与名校争高低,而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上做文章。当时,正好赶上了互联网兴起和网络文学快速发展这样的时代机遇,我们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组建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建基地、做课题、出丛书、发文章,于是就有了中南大学文学院这20年的网络文学研究。

橙瓜:阅文集团的CEO对网络文学的定义是“在网络平台上创作,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三者缺一不可”,这个说法您认同吗?您对网络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欧阳友权:我赞成这个观点,我在《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和《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都曾有过类似的界定:网络文学是指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通过互联网发表,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这主要说的网络原创文学,不包括广义的网络文学。广义网络文学是指所有上网了的文学,因为传统的文学也都上网了。

橙瓜:能跟我们讲一下您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吗?或者讲一个您最近正在研究的课题?

欧阳友权:我过去主要研究网络文学的一般原理,分析网络时代文学的转型和文艺理论的转向,如出版的《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比特世界的诗学》《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等等,后来研究网络文学的数据库,那是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版了《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网络文学研究成果集成》《网络文学发展史》《网络文学五年普查》《网络文学100丛书》等等,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汉语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内容以软件形式存放在网站供网友使用。再后来侧重网络作家作品研究,包括网络游戏、动漫、博客文学、微博文学、微信文学,发表过一系列这方面的论文。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次在网络文学领域设置的重大招标课题,我以首席专家身份中标,有5个子课题,是个大项目,也是我在网络文学领域主持的第5个国家项目,得认真做,把它做好。

橙瓜:研究网络文学的方法和研究传统文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欧阳友权:研究方法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研究对象和手段的不同。研究网络文学主要使用网络资源,最大的难度在阅读作品上。网络小说篇幅一般都很长,不读就不能发言,要读会很花时间,“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是网络文学的入门课,也是研究网络文学绕不过去的基本功。

橙瓜:您觉得优秀的网络文学应该具备哪几个特征?

欧阳友权:好的网络作品,尤其是小说,首先要好看,故事要好,语言也要好,结构安排需要讲究一点,最好是有悬念、伏笔,能产生阅读的代入感。其次是要有“爽点”“泪点”和“金手指”,给读者提神,适合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第三是要有成功的人物塑造,有逆袭式的英雄,让读者在你的作品中做一个英雄梦、总裁梦、神仙梦、大师梦、爱情梦、功夫梦、成功梦等等,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玛丽苏”“查理苏”。当然,从内容看,还必须三观正确,能给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以积极方面的启示和引导,富含一定的正能量,让人体验到真善美,获得艺术享受。

橙瓜:您觉得哪几部网络小说是符合您上述提到的这几个特征的?能给我们举例一下吗?

欧阳友权:比如丛林狼的热血军事题材小说《最强特种兵》《战神之王》,故事好看,语言练达,爽点很多,叙事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价值观上是塑造爱国军人,充满正能量。猫腻的《择天记》是一部典型的玄幻类小说,故事很好,其所蕴含的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旨,对青少年很有励志作用。还有如郭羽、刘波的《网络英雄传1——艾尔斯巨岩之约》写网络创业,能把现实题材写得这么好看,那种打不败的进取精神,对人生有很大的启发性,读了能让你对人生更有信心,面对逆境能顶得住。

橙瓜:您个人比较欣赏的网络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欧阳友权:网络小说恒河沙数,我的阅读很有限,从我读到的作品看,印象比较深的,早期有《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诛仙》《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往左,深圳向右》《性感时代的小饭馆》《藏地密码》《哈哈,大学》《风中玫瑰》《橙红年代》《遍地狼烟》《鬼吹灯》,以及安妮宝贝、李寻欢、邢育森、云中君、烟雨江南那一拨早期写手的作品。近年来的类型小说,好作品很多,但篇幅一般都很长,读的有限,印象深的如丛林狼的《最强特种兵》《战神之王》《丛林战神》,小佛的《苗疆蛊事》《夜行者,平妖二十年》,猫腻的《择天记》,月关的《醉枕江山》,辰东的《完美世界》,陈词滥调的《回到过去变成猫》,观棋《万古仙穹》,酒徒《男儿行》,骁骑校《匹夫的逆袭》,孑与2的《银狐》,天下归元的《扶摇皇后》,愤怒的香蕉《赘婿》,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常书欣的《余罪》,周浩辉的《邪恶催眠师》,缪娟的《翻译官》,Sunness的《第十二秒》等等,传统作家蒋子丹写的《囚界无边》也很有意思,该作品出版后参评过茅奖。当然,唐家三少、血红、月关、我吃西红柿、妖夜这些网络大神的作品我也比较感兴趣。我个人更喜爱历史类、军事类、悬疑类的现实题材作品,丛林狼、小佛、骁骑校,还有周浩辉的《邪恶催眠师》,是我的最爱。愤怒的香蕉《赘婿》体现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比许多传统小说写得都要好,我对它的评价很高。

橙瓜:网络文学发展快20年了,就您的观察来看,您觉得最初的网络文学和现在的网络文学有哪些一脉相承的核心?又有哪些变化?

欧阳友权:网络小说追求好看,这是早期作品和现在的网络小说的共同点。网络文学基本上属于大众阅读产品,主体是通俗小说。不同之处在于,早期作品是非功利的,现在的小说是市场化的,追求商业利益,可以致富奔小康,甚至能登上作家富豪榜。另外,早期作品是多样化的,现在的作品是类型化的,这是网络市场细分的结果。过去的作品篇幅一般都不长,现在的类型小说动辄几百万字,篇幅大都很长,因为续更拉长有利于产生作品“粘性”,吸引粉丝跟读,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当然,有一些网络长篇也存在内容“灌水”问题。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橙瓜:您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很熟悉,这两者是否存在界线?

欧阳友权:从理论上说,网络文学、传统文学,都是文学,应该具备文学共同点。但实际上,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不仅是媒介和载体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区别。传统文学更注重思想和人性的深度,强调艺术的创新;网络文学更讲求故事的可读性,面向市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从目前的情形看,传统文学被视为纯文学、精英文学,网络文学属于大众文学,通俗读物,一个是寓教于乐,一个是自娱娱人,二者不会有截然区分的界限,更不会势不两立,而是相互补充 ,并应该相互学习,最终会走向融合——当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不见“网络”的时候,就消弭了两种文学的界限,所有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或者都是文学。因为网络平台必将整合平面媒体即纸介质的文学,以后所有的文学都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媒体来发布、来欣赏。

橙瓜:听说您一开始研究网络文学的时候,很多传统文学领域的专家是不赞成的,您为什么要坚持呢?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被视为“草根文学”,研究网络文学不登大雅之堂,一开始也不被人看好,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冷清和边缘的时期,不被看成是学问。记得在一次全国学术会上,有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就曾委婉地对我说:你过去研究文学理论挺好的,听说这两年在做网络文学研究,值得吗?我说,网络作品有许多不足,我去研究它的不足,让它变得更好也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意思的是,十多年过去了,再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时,他则换了一种赞赏的口气说:还是你有眼光,当大家意识到应该研究网络文学时,你已经走得很远了。我想他大概是忘记自己当年所说的话了。现在研究网络文学的人多起来了,学院派已有大范围的介入,青年学子也纷纷加盟,许多人都做得很好,过去那种受冷落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普及是大势所趋,网络文学也必将越做越大,前途不可限量,甚至“风景这边独好”。传统文学在走下坡路,网络文学走的是上坡路,研究网络文学定然也会有好的前景,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做学术研究贵在坚持,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20年,只能坚持,不能放弃,也不会放弃。

橙瓜:现在有不少传统文学领域的专家开始研究网络文学了,为什么会掀起这样一股研究热呢?

欧阳友权:是先有了网络文学热,才有了网络文学研究热。今日的网络文学在创作队伍、作品存量、读者族群数量和文化影响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学,占据了当代文学的大半壁江山,它已经是主流文学了,这样的局面必将形成网络文学的研究热潮。

橙瓜:您觉得研究网络文学的意义在哪里?

欧阳友权:研究网络文学,一是回应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二是评价网络作家作品,三是推进网络文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四是批评和矫治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良倾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和繁荣发展。

网络文学现状

橙瓜:您开了不少网络文学相关的课程,还主编了相关的书籍,您觉得这些对中国网络文学有何推动作用呢?

欧阳友权:我主持完成了第一部网络文学的理论专著《网络文学论纲》(2003),第一本高校网络文学课程教材《网络文学概论》(2008),第一次主讲了网络文学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文学创作与欣赏》,还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5套(29部)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丛书,建成了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几乎涉及到了网络文学的所有领域。这些研究,对网络文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人们认识网络文学起到了厘清观念、建构学理的作用。另外,这些书籍和论文成果影响了许多青年学子,引导他们在网络文学领域有所作为,为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橙瓜:最近有很多关于网络文学走出国门的报道,您觉得网络文学能够成为中国文学的其中一项标志,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吗?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走出国门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叫它“网文出海”,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窗口、一种渠道,并且是外国读者有需求、主动翻译中国小说,这对中国的网络文学是一种肯定,对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好现象。但要达成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需要这些传播出去的作品本身是“有文化”的,是“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和形式上富含中国文化的作品。我觉得,中国的网络文学要想能够长久地被世界其他民族的读者所接纳、所喜爱,不仅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还要有普世价值的基因,因为对真善美、对自由民主、对共同人性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橙瓜:现在网络小说数量越来越多,但质量上却良莠不齐,您觉得原因是什么?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吗?

欧阳友权:我在其他场合多次讲过,网络文学的主要问题是“量大质不优”。数量与质量落差很大,作品海量,质量却参差不齐,良莠并存,是人们对网络文学最大的核心质疑点。网络上好作品不少,但不太好抑或不好的“准文学”更多,时下的网络文学最需要的是品相的移形换步。其实传统文学也存在这一问题,不过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可能更为突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网络文学难以成为文学史有价值的节点。

另外,在技术层面上,网络文学还存在“套路风险”问题,特别是类型小说,已形成许多套路,如打怪升级、金手指、玛丽苏,以及洪荒流、总裁文、宫斗文等等。套路是模式化,是叙事方式的固化,而模式化、固化恰恰是文学创新之大敌。情节千篇一律,故事雷同撞车,人物跟风模仿,文笔互相抄袭,表现手法单调重复,已经成为一些网络小说不得不克服的创作短板。

在《文艺报》发的一篇文章中我说过,网络文学要走向高峰,我有三点建议:一是慢下来,好作品,慢中求,与其日写万字让人一目十行却看过即忘,速成速朽,不如以“工匠精神”变“速度写作”为慢工细活的“精品创作”。二是沉下来,理性地反思历史、现实和人生,接地气(贴近人民、贴近实际),架天线(继承传统、学习他人),打深井(沉入内心、深入生活),做到持身正、立心诚,在对人民生活和体察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中,获得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创作的源泉。三是静下来,拒绝浮躁,抵制诱惑,追求长线效益而不是短期变现,争取大浪淘沙,把你留下。宁静才能致远,怀着对网络文学的敬畏之心来从事创作可能会更好。谢谢!

橙瓜:湖南网络作家协会是在您的推动下成立的,这是个怎样的过程?

欧阳友权:湖南省成立网络作协我是积极支持的,因为我是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会的会长,有明文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当两个省级学会的负责人(即法人),所以我不能做这个网络作协的主席,只能做首席顾问或名誉主席。这个网络作协是在湖南省作协的领导下组建成立的,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来想叫“学会”,一些网络作家更愿意叫“作协”,这样他们才更有归属感,最后还尊重了网络作家的意见成立了湖南网络作家协会。湖南是网络文学大省,知名的网络作家有400多人加入了湖南网络作协,我正在主持一项“湖南网络作家群研究”,我们湖南作家研究中心还将举办湖南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为发展繁荣湖南的网络文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IP研究

橙瓜:您对现在的网文IP怎么看?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IP已经是时下许多影视、游戏、动漫、出版、有声、移动阅读、舞台演艺、周边产品的内容源头,优质IP不仅带火了大众娱乐市场,也扩大了网络文学本身的影响力。

网文IP也区分为不同等级,业界需要的是超级IP。中文在线的执行总裁戴和忠近日说过,只有超级IP才能够去吸附更多的行业资源,才有更好的谈判能力,才能够打穿更多的行业壁垒。这是一般的小说、一般的IP无法实现的。比如一部影视剧,如果是一个大IP,则更容易去吸引明星、投资者,以及更多的平台、厂商进行合作,当然也能够吸引更多合作伙伴进行IP的全产业开发,形成IP共振,这非常关键。像漫威宇宙、哈利波特、变形金刚、007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超级IP有四个特质:一是有超级的设定,它的世界观、人物设定非常创新和独特,整个的结构具有强扩展性和序列化可能性,这样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沉淀,这个非常关键;二是必须要有超级的故事,故事一定要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触动一些关键的点,能带来话题性,能有很强的代入感,不管是古代还是未来,能够带来共鸣;三是无跨界不IP,超级IP可以很好的跨界,跨界越多,价值越大,这种意义上讲,星球大战比007,更加有价值,因为它的延伸性更大;四是要有超级粉丝,尤其是铁粉,不仅仅是路人粉,一千个铁粉就能够撬动整个粉丝群,这个很关键,注意力爆炸的时代,粉丝会撬动更多的粉丝。(参见网络文献:《中文在线戴和忠:从网络文学出发,为打造“超级IP”,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

橙瓜:从您的研究来看,怎样的网络文学IP会成为热门IP?

欧阳友权:只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网络作品,才能成为热门的优质IP,别无他途。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技术上的要求,比如故事要适合于影视、游戏或演艺改编,作品内容要切合当下的消费者需求,等等。

橙瓜:您比较看好的网文IP有哪些?

欧阳友权:好的网文IP很多,比如最适合改编网游的网文作品就有萧鼎的《诛仙》、我吃西红柿的《盘龙》、辰东的《完美世界》、跳舞的《恶魔法则》、说不得大师的《佣兵天下》、萧潜的《缥缈之旅》、血红的《天元》等等,还有一些超级网文IP如《择天记》《斗罗大陆》《我欲封天》《斗破苍穹》《大主宰》《雪中悍刀行》《原始战记》《万古仙穹》《雪鹰领主》《血歌行》《全职高手》《放开那个女巫》《一念永恒》《美食供应商》《临高启明》《未亡日》《西出玉门》……它们都具备IP跨界或成为超级IP的潜质。

橙瓜:有人说,网文原著和IP产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您赞同这种观点吗?

欧阳友权:我不完全赞成,网文原著和IP产品之间有一定关联,但并不总是正相关关系,关键还是看改编的二度创作是否成功,网文的精品力作与据此改编作品的精品力作不是一回事,其原因上文已经说过。

橙瓜:国外的IP产业相对比较成熟了,比如英国的指环王系列,美国的漫威系列、迪士尼系列、DC系列,您觉得我们可以向他们借鉴些什么?中国有没有可以和他们一较高下的IP?

欧阳友权:我们的IP产业和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大的方面:制作水平、市场运作。我们的网文IP品质并不差,差在改编作品的质量和商业运作水平上。从已有的IP产品看,我们少了一些精品意识和长远眼光,变现意识却过于强烈,即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唐家三少、猫腻、天蚕土豆、辰东、血红等人的优秀作品,以及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等,与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相比,并不会低到哪里去,都具有成为“指环王”“漫威”、《007》《星球大战》那样作品的潜质,但我们却没有他们那样的创作团队,没有那样的品牌意识,没有那么高的制作水平,少了些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更缺少了他们那样的市场推广、商业运作、品牌延伸能力。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用高品质、强内容以及正确价值观导向的作品,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欣赏体验。不过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我们与他们的距离在缩小,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能赶上甚至超越。

当传统文学将网络文学排斥在主流文学的大门之外,甚至连网络文学自己还处在迷茫期的时候,欧阳老师率先发现了网络文学的研究价值,这无疑是极有智慧和远见的,这几年来,他的研究为网络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主编的一系列网络文学丛书,几乎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的编年史,不仅如此,他还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网络文学研究队伍,这对于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虽然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之路,但是与传统文学相比,它依然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需要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来,而欧阳老师的研究资料不管是对于研究早期的网络文学还是网络文学现状,都极有参考价值。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像欧阳老师这样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将网络文学引导到积极、优质的道路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