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1.3 “巧言令色,鮮矣仁!”

【原文】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虛顏假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註釋】

(1)《朱注》:“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悅)人,則人慾肆而本心之德亡矣。聖人辭不迫切,專言鮮則絕無可知,學者所當深戒也。”

(2)《集釋》引《四書辨疑》雲:“令色,喜狎悅人之色。內懷深險之人,外貌往往如此。”又引《石渠意見》雲:“人固有飾巧言令色以悅人而亡(無)心德者,亦有生質之美,言自巧,色自令,而心德亦不亡者,此聖人所以言其鮮以見,非絕無也。”

【解讀】

孔學作為切身之學,不是高頭講章,不是純粹思辨,皆在人倫日用之中。特別是《論語》,於此體現尤甚。比如上章由孝悌講仁德,本章由言語、形色講仁德,都是身邊之事。關於人之言語何者為當,《論語》談論甚多,其要害在於強調言行一致、慎言篤行,其典型如“言而有信”(1.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4.24)“仁者,其言也訒”(12.3)“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13.1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14.27)等等。《周易》雖為天人之學,但其探賾索隱,無所不窺,對於言行問題亦極為關注,特別是《易傳》中的有關論述,簡直和《論語》若合符節。如《乾文言》強調“庸言之信,庸行之謹”“修辭立其誠”,頤卦《大象》雲:“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家人卦《大象》雲:“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繫辭上》則明確說:“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等等。《論語》與《周易》之可會可通,於此亦可見一斑。

豈止人之言語如此,關於人之形色或者容貌舉止,《周易》和《論語》亦持基本相同之立場。如《論語》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12.1),“君子九思章”又講“色思溫,貌思恭”(16.10);《周易》雖直接對禮儀講得甚少,但易學家公認履卦即是講禮的,所謂“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序卦傳》),帛書《易經》更明確將履卦命名為“禮”,《繫辭下》亦明確講“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均可視為此類。質而言之,《論語》和《周易》均認為人之容止以端莊恭敬為善為美,最反對脅肩諂笑、媚上傲下,故而此章點出“巧言令色”之害仁,聖人確有深意存焉。

「特稿」《論語易解》1.3 “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境)外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1.3 “巧言令色,鮮矣仁!”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