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过年回家吃饭,抢票用第三方软件就是找“黄牛”?

第三方抢票软件真的能抢到票么?掏了钱就能放心等待出票么?第三方抢票软件帮助大众早点抢票,都能回家吃个饭,这是好事无可非议,可是要在制度的笼子下运作,尊重相关公平原则,收费必须透明。

谁不想过年回家吃饭,抢票用第三方软件就是找“黄牛”?

过年了,该回家吃饭了。春运吹响抢票的号角,一些车次可以说是一票难求,这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抢票服务应用而生。

其实早在2017年春运,携程、去哪儿、智行、高铁管家等多家购票平台就开始推出了这种服务,只不过当时称为“有偿抢票”。

而现在这种分为快速、急速、VIP等多个级别的加速包,也带有付费内容,购票者付费越多,则享有的加速包越多或加速包级别更高,从而可以提升抢票成功率。但是这种购票规则,与加价从黄牛手中拿票,有什么不同吗?

有偿抢票、抢票加速包,与黄牛倒票,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这些购票平台穿了一层马甲,将“倒票”修饰为“有偿服务”。但黄牛们过去在车站倒票,后来用“抢票神器”倒票,也可以称之为“有偿服务”吧。

通常情况下,提供服务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应无可厚非。黄牛的“有偿服务”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他们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损害了正常购票旅客的合法权益。而现在,这些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的“抢票加速包”,可以说与黄牛倒票无异,因为它们的加价抢票服务等同于在原票价基础上加价转手倒卖。

如果没有“加速”服务,购票者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有了“加速”服务之后,则是付费者优先。如果大家都想优先,结果就是,多数人付费取得“加速权限”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此过程中第三方购票平台稳赚不赔。

为何黄牛的“抢票服务”不合法,“正规商家抢票服务”就合法?穿了马甲的黄牛,网友们照样认识,监管部门怎么就认不出来呢?早在2013年,工信部和当时的铁道部就曾要求封杀软件商的“抢票神器”,认为这是强行加塞行为。可多年过去了,这些“抢票神器”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做越大。

今年,12306网站也推出了“抢票功能”,但与第三方平台的“抢票”不同,12306的候补购票不仅免费,而且购票者机会均等。相比之下,那些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就更显得不厚道了。

谁不想过年回家吃饭,抢票用第三方软件就是找“黄牛”?

而且第三方抢票软件真的能抢到票么?掏了钱就能放心等待出票么?笔者曾在某热门抢票软件抢票,虽说分享给朋友助力提速免费到VIP的速度,可是还是没有抢到票。可见第三方抢票软件也并不是那么靠谱。早前曾有媒体曝光部分抢票软件存在潜规则收费,乘客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被买了一些“保障险”,直到服了钱才知道多扣钱了。

第三方抢票软件帮助大众早点抢票,都能回家吃个饭,这是好事无可非议,可是要在制度的笼子下运作,尊重相关公平原则,收费必须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