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金融科技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科技在資管行業的應用已愈加深入和廣泛。2018 年 12 月 28 日,在證券日報社主辦、海通證券協辦的“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作為邀請嘉賓,圍繞高質量金融服務與資本出路這一主題,發表了題為“

基金公司的金融科技探索”的主旨演講,詳盡剖析了金融科技對金融企業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賦能,進而對實體經濟的強大助力

基金公司在資本市場是買方和資產配置方的角色,王德英表示,金融科技對於基金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產業升級的助力,更多地體現在:基金公司藉助金融科技手段,在投資上通過優化資產配置,把資金投向更具有投資潛力和更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行業和上市公司;而對不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行業及上市公司,相應減少投資以優化資源配置,從而促進整個實業的優化升級。

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金融科技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王德英:博時基金副總經理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基金行業已經廣泛應用

金融科技的定義,分為廣義的金融科技和狹義的金融科技。

王德英介紹道,通常所講的狹義金融科技可以概括為 ABCD 四個方面:A 就是人工智能,B 是指區塊鏈技術,C 是指金融雲服務,D 是指大數據分析。演講過程中,王德英重點提到了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在投研中的應用。

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金融科技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王德英概括稱:“金融科技在資產管理行業和基金公司中的廣泛應用主要是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投研上,第二個是智能投顧上,第三個是風險控制,第四個是在智能銷售與服務,其中包括雲計算技術。”

基金公司的投資流程主要包括三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投資前做研究分析與判斷,找出有潛力的公司,進入基金公司的股票池和債券池,在這個池裡面篩選最好的公司作為配置標的,進行組合與交易;

第二個環節是定期的績效與歸因分析,分析投資的績效都來自哪些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投資;

第三個環節則是指對整個投資流程的風險控制管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上述三個步驟中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王德英說。

金融科技在基金公司四大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王德英具體提到了金融科技在基金公司乃至資產管理行業的四個維度的應用。

首先是在投研方面。近幾年,中國公募行業的量化投資快速發展,而不論是傳統主動投資還是量化投資,首要步驟都是對投研數據的獲取

王德英表示,如果說投資研究的實質是數據的分析與決策,那麼在同樣的分析邏輯與框架下,獲取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則決定了最終決策結果的準確性,數據越多、數據質量越高,對市場的判斷就越準確。

相比傳統通過公告和季報年報獲取數據的方式,依靠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處理的數據量更大、數據維度更全、顆粒度更細、指標針對性更強

王德英舉例表示:“應用電商大數據技術我們發現,我國的電商交易金額佔了我國全部社會零售總金額的 10% 左右,而螞蟻金服一家電商的交易金額就佔到了我國整個電商交易金額的 70%,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螞蟻金服的交易數據能夠很好地體現中國大消費行業的景氣度。”

除了信息獲取方面之外,在投資策略與模型的優化以及交易策略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金融科技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第二個方面是智能投顧。智能投顧的目的是根據每個人的風險收益需求特徵,通過資產配置降低投資收益的波動性,提高投資的收益風險比,其實質是投資風險的二次分散。

以基金為投資標的的智能投顧與 FOF 在基本投資策略方面是一致的,都屬於資產管理。智能投顧是由銷售端提供的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服務,而 FOF 則是由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的標準化的產品。

“在智能投顧的各個環節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也能起到明顯的作用。如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可以更加準確刻畫投資人的風險收益特徵,而不是僅僅依靠問卷;另外,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對資產輪動的機會進行分析和判斷,以及建立主動基金的畫像,更準確把握基金的風格特徵。”王德英說到。

第三個方面是風險控制方面。資產管理公司在投資股票、債券時都要對發債主體和上市公司進行基本面的判斷,同時也包括各種風險指標,對於這些指標,基金公司以前會每日通過公告,或者季報和年報來獲取信息,現在有了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新的社交媒體,還有自然語言的理解技術,來抓取這些上市公司發展的信息,形成企業的畫像,用於提升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第四個方面是銷售和服務

。具體包括智能客服、客戶畫像、精準營銷等,互聯網的應用給資管行業帶來了快速變化,高併發、高可用、彈性擴展,這些只有結合雲計算技術才能更好地完成。

王德英在總結時表示,金融科技給基金公司核心業務帶來了賦能,基金管理人要把資產投向更多、更好的公司,來實現助力實體產業升級的目標。

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金融科技助力服務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