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西施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美女 ,春秋时期越国人、今属浙江省诸暨苎萝村茶商之女、天生丽质、闻名遐迩 ,西施之美、美在天然、有如西湖之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中国古代的成语,许多都是由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演化而来, “东施效肇”就是一个。这则成语是讽刺胡乱模仿,适得其反的。故事中的东施一个丑女,看到西施抬手置足处处惹人怜,惹人爱,羡慕极了,也模仿 西施。有一次,西施有病了,捂着心口,皱着眉头;很难受的样子。东施认为这也很美,就整天地皱着眉,垂着发髻,扭扭怩怩到处走,丑态百出,街坊们见了都恶心,躲着她,以为她是精神病,可是她却沾沾自喜。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其实,故事中的西施并不是姓西名施,而是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国竺罗山下西村的女子。因为长得如花似玉,貌美绝世,远近闻名,所以人们不喊她的名姓,只把这位西村的施家姑娘称作“西施”。传说,她是为祖国的存亡被越王献给吴王,忍辱负重,是传奇式的巾帼英雄。令人不解的是,吴亡之后,她大功告成,却下落不明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吴越之战说起。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被释放后,谋复国。为了实施灭吴战略,勾践与上大夫范蠡针对吴王好色的弱点,挑选了德才兼备的西施,准备送给吴王。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吴王就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不理朝政,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而吴国终于走向亡国的道路。那么,吴国灭亡以后,这位美貌的女子究竟归宿何处呢?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

早期的史书所记录的,都是一代红颜薄命的下场。有人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勾践夫人,见到西施貌美,害怕勾践看上她,于是就派人将西施放进皮袋之中沉于江底。后来在江中发现 ' 了一些蛤蒯,人家说那是西施的舌头,故此使得蛤咧也有西施舌之称。

也有人说,吴王自则而死时,吴国人认为西施是使得国破家亡的妖孽,因而将二腔怒火都发 . .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人了江心。在 《 东坡异物志 》 中载有:“扬子江有美人 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但是后人不忍心让这位绝代佳人有这么可悲的结局,于是就有了西施和范 蠡偕隐西湖的美 , 满姻缘的故事。 范 蠡是当时越国的大夫,他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 精。他帮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因深知越王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他急流勇退,与他心爱的情人西施隐姓埋名出走,泛舟五湖。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在文人墨客的许多诗词中,也是对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绘。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共五绝,第五首是:“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在民间,还有一些纪念西施与范蠡爱情的场所。说是在范蠡送西施去吴国途中,二人情难自抑,双宿双栖,生下一子。等他们一路磨蹭到吴国时,孩子已能张嘴说话。至今吴越间还有一“爱子亭”,用于纪念范蠡与西施的爱情结晶。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传说中这个孩子后来送给别人抚养就再也没有找回。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 “沉鱼”一西施

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 68 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得多。 《 史记 》 上也没有关于范蠡和西施双宿双栖这方面的记载。也许是人们想要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西湖这一说。的谜西施是被沉于水,还是跟随范蠡归隐于西湖,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结局,这仍是有待探索的谜。

更多精彩文章, 请多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