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洪湖赤卫队

湖北省洪湖市,因为一部《洪湖赤卫队》人人皆知,一首《洪湖水浪打浪》也成为了湖北民歌的代表。

如今,洪湖水依旧波光粼粼,当地为了保持洪湖水质,组建了新时代的“洪湖赤卫队”。因此,洪湖在革命战争的背景下,再次成为了鱼米之乡。

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洪湖水

我们都知道,优质的水稻离不开优质的水源,洪湖市十几年来在保持水质的同时,也在开发适宜的稻种。在水稻种植领域,洪湖市最具特色的是再生稻的种植。

因为气候原因,南方水稻能做到一年两种两收,甚至一年三种三收,这让南方水稻保持着高产,而再生稻则是一种收两茬。

所谓一茬两种,是指在头季水稻收获后,无需再种,只要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用适宜肥水管理技术和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休眠芽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

在我国,再生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再生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古代称之为“稆稻”,“稆”就是指植物不种而生;育种家则称其为变异稻、鬼稻;在洪湖,再生稻也是一个传统产品,在民间被称为“稻耳”。

只不过在我国水稻种植史历上,农人往往将再生稻视为一种自生、自长,有则收、无则丢的“意外”收获物,没有将其列为正规的栽培技术加以研究。

近年来,农业专家才将稻田自生谷称为再生稻。

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再生稻

再生稻俗称“懒人稻”,种植再生稻的“懒法”有两种。

其一,种一茬收两茬,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

其二,种得早收得晚,种植再生稻完全错开了农忙和“双抢”高峰期,农户也不用为“双抢”请不到人发愁。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南方适宜地区大面积种植再生稻。但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水稻机械收割代替了人工收割,人工蓄留再生稻一度消失。

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再生稻田

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织对再生稻生产技术瓶颈开展研究,构建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和模式”。

这项研究让再生稻实现了高产,与“两种两收”的水稻相比,再生稻栽培不需再重新播种、育秧和插秧,也不需耕犁耙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成本低,只需60多天就能收获250-300公斤优质稻谷,实现了亩产过吨粮。

从此,再生稻开始再次占领洪湖岸边,而这也是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特意选择的种植基地。

合作社在洪湖岸边有机质成分高的沼泽田种植,稻田灌溉用水来源于洪湖湿地保护区内的湖泊和河流,种植区域内无工业污染和食品污染,自然低温下成熟,虫害少喷施农药就少,创造了绿色食品A级产品。

“懒人稻”已经成为了洪湖市的农业代表作。

水稻能“再生”,“懒人稻”种出一吨的亩产

三只看门狗

柴门方物,由三只中国农业的看门狗创办,他们分别叫大柴、二哈和三多。

我们的目标是:向城里人敞开中国农业的大门。

本文作者 | 三多

记得关注我们,一起走遍中国看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