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個縣,名字生僻難認,歷史上以“州”命名!

山西省南部偏西的隰縣,隸屬於臨汾市,總人口11萬,總面積1413平方千米。隰縣的隰較為生僻,正確的讀音為xí,《衛風·氓》中有“隰則有泮”,很多外地人不認識這個字。隰縣古稱隰州,始置於隋文帝楊堅,沿用至清朝。

山西一個縣,名字生僻難認,歷史上以“州”命名!

隰縣歷史悠久,公元前17世紀,就是商朝屬下的基方小國部落。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諸侯,屬同姓諸侯國的蒲國。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稱蒲邑。西漢置蒲子縣,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

山西一個縣,名字生僻難認,歷史上以“州”命名!

西漢置蒲子縣,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

隋文帝統一全國建立隋朝後,視晉西為衝要,於開皇五年(585年)廢郡置隰州,繼設隰州總管府,開始以“隰”命名。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隰州總管府為龍泉郡,轄隰州、永和、浮山、石樓、蒲縣。

山西一個縣,名字生僻難認,歷史上以“州”命名!

隋文帝置隰州

李淵建立唐朝後,於武德元年(618年)重置隰州,屬河東道。自唐以後,宋、元、明、清同置隰州。民國時期,廢州府置縣,隰州改隰縣。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6月,隰縣與大寧合併為隰寧縣,又與蒲縣、永和、石樓合併組建呂梁縣。1961年恢復為隰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