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一、小茶葉已成大產業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園面積696萬畝,約佔全國茶園總面積的17%,穩居全國第一;產量28.4萬噸,產值299.8億元,綜合產值502.2億元,茶產量、銷量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成為貴州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中的一張亮麗名片。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綜合全省9個市(州)茶葉主產縣收集到的數據顯示,隨著前幾年新發展的無性系茶園陸續投產,今春全省採摘茶園預計將達到520—530萬畝,春茶產量預計突破1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0%左右。

二、小茶葉惠及大民生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發展茶產業是拓寬農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年的發展,茶產業吸引了更多經營主體參與其中,惠及民生進一步凸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得到了協調發展。全省有135萬戶470萬農民種茶,茶農人均茶葉收入1000餘元。豐產茶園的畝產值可達5000~12000元。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畝茶園就可以幫助一人脫貧。每斤春茶鮮葉售價平均在60—80元,極大地消化了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吸引了一大批外出青年回鄉就業和創業;特別是增加了留在農村的一大批老人、婦女、兒童的經濟收入。隨著茶葉加工企業不斷增加、產業鏈條的不斷延長,將吸納更多農民參與種茶、製茶、售茶,如果投產達到700萬畝,可解決500萬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可以這樣肯定,凡是茶葉種植、加工好的村寨,都是農民收入最高、村容村貌最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的村莊。

三、小茶葉塑造大形象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每年舉辦的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貴州茶業經濟年會等活動精彩出彩,“貴州綠茶”成為全國首個省級茶葉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貴州茶葉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奠定了在全國的地位和話語權。

四、小茶葉推動大發展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中糧集團、聯合利華、英國太古集團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經過深入考察,分別在湄潭、石阡、餘慶、思南等縣建設茶園基地、簽訂產銷協議、建設廠房。大企業的知名品牌、銷售渠道、資金技術,與貴州的茶資源緊密結合,帶動貴州茶葉風行天下,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

五、小茶葉促進大流通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2016年,我國第300億件快遞產生於湄潭縣一位茶農,茶農足不出戶便能銷售茶葉,客戶輕觸屏幕便能享受一杯貴州茶香。依託大生態,擁抱大數據,藉助多渠道營銷方式,貴州茶葉源源不斷地銷往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並拓寬美國、俄羅斯、德國等海外市場。據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收集海關,進出口檢疫局以及浙江、湖南進出口公司以原料購買出口及我省有關出口企業的不完全統計,2016我省茶葉出口已突破7000萬美元,成為繼煙、酒之後我省第三個出口產品。

六、茶葉催生大產業鏈

茶葉扶貧給貴州帶來的六大鉅變

我省茶產業“接二連三”效應逐步顯現,茶產業借力“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相融合,與創意產業相融合,與文化旅遊相融合,與專業力量相融合,激發茶文化、茶旅遊進一步釋放潛力,開發了茶多酚、茶飲料、茶食品等深加工食品,催生了加工、包裝、銷售和茶館休閒、茶藝表演等產業,茶產業的發展提升了地方知名度、美譽度,茶園景區化成為一種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