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發佈的育兒知識,情感交流,生活百科等!芽兒媽媽,堅持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育兒小經驗,歡迎訂閱!

近日一段兩個小孩在小區遛蛇的視頻引起熱議。

在廣東東莞某小區,父親黃運權為了鍛鍊女兒們的膽量,把在散步時發現的蛇抓了回家,經過幾天將其“馴服”並在蛇頭纏上膠帶後,在小區的公共草坪讓孩子遛玩。

爸爸把視頻分享到小區業主群,並稱“這是我家的寵物”。本想炫耀一下女兒們的膽量,不料卻引起恐慌。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一邊倒反對這位爸爸的做法。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黃先生說因為自己家裡三代從軍,骨子裡一直崇尚軍人的陽剛血性,於是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膽量和野外生存能力,並列舉出他對孩子們的培養日常。

講真,比起現在很多隱形爸爸,黃爸爸對孩子們的用心陪伴確實應該點贊。不過單憑自己愛看《動物世界》就斷定該蛇沒毒,還讓孩子們遛玩,這就有點坑娃了。

上網搜了下,找了一些長得相似,卻有的無毒而有的有毒的蛇的資料。比如頸稜蛇無毒,蝮蛇有毒;斜鱗蛇無毒,眼鏡蛇有毒;鏈蛇/黑白王蛇無毒,銀環蛇有毒;奶蛇無毒,珊瑚蛇有毒……

在還沒教會孩子如何準確辨別哪些蛇是否有毒,遇到蛇該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應對時,就只是單純讓孩子抓蛇,玩蛇。坦白說,除了魯莽以外,我真看不出來這到底勇敢在哪裡。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01

之前很多人愛看《荒野求生》,我也一樣。看著貝爾每次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求生欲滿滿,各種補充蛋白質,豐富的野外知識加上敏捷的身手和過人的膽量,這應該就是黃爸爸所崇尚的鐵血硬漢吧。

但後來看《跟著貝爾去冒險》感覺就不一樣了。也許這種節目本來就有一定的娛樂性吧,所以很多在大自然中的野外生存、求生知識都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刻意安排讓明星們吃蚯蚓青蛙、牛眼牛睪丸的驚悚場面。越是噁心,明星們越是痛苦,就越能吸引觀眾。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後來有一期需要讓明星們喝尿。所有明星都經過一輪內心鬥爭,最後很艱難地喝下去了,然後被教練和同伴們誇獎說“你很勇敢”,“你很棒”,“你做到了”,除了韓雪。

韓雪是唯一一個不在乎大家評價,堅決拒絕喝下尿液的人。她說她知道在真正求生的時刻,喝下尿液能救自己一命,在那種環境下她也許會這麼做。但現在卻是為了要證明自己而喝尿,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證明。

我們經常很難分清“我是誰”和“證明我是誰”。而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想“證明”。

黃先生想鍛鍊孩子的膽量,但他沒讓孩子在家玩蛇,而是選擇在小區的公共草坪上,並且拍下視頻發到群裡。這樣做除了想讓孩子練膽,其實更是希望通過練膽的行為,證明自己的孩子很勇敢,最終得到別人對他“好父親”,“教子有方”這樣的角色肯定。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這種為了證明而證明的本身是無意義的。就像家長為了證明自己的孩子會唱歌,只要客人來了就無論孩子正在幹什麼都得停下,先去給客人唱歌一樣,除了獲得客人出於禮貌的誇獎和掌聲,滿足了小小的虛榮心以外,對孩子唱歌本身是無太大意義的。

黃先生也是如此。他的孩子們既沒學到動物知識、生存技能,也沒學到尊重環境和顧及他人感受。她們只學會了如何在別人面前炫耀和證明自己的“勇敢”。

02

證明分兩種:證明給自己看和證明給別人看。前者能激發自身內在的潛能,讓自己更自信;後者則被他人的稱讚所綁架,變得越來越心虛沒底氣。

總想“證明給別人看”的人也分兩種:一種是不自信,或者叫“他信”的人。總想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別人誇我好我就是好,瞬間膨脹成宇宙;別人否定我甚至只是沒誇我,我就是很差勁,然後又秒壓縮成黑洞。“他信”是我們普遍都有的問題,其根源是

缺乏完整的自我認知,過度依賴外部評價。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他信”的父母會無意識地通過要求、管教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看孩子的表現是否被外界認可或高度評價,來衡量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或成功的父母。誇娃即誇我,通過讓娃優秀來獲得自我肯定。

另一種是不敢直面自己的弱點,想通過一次次證明來逃避或掩蓋不被允許和接納的那部分自己。

主持人樂嘉曾經因為帶他4歲女兒參加沙漠76公里徒步的新聞在社交網絡引起了很大關注。4歲的小姑娘每天平均需要行走20公里。因為步伐小,總是和爸爸落到大部隊的後面。並且因為路途艱辛,孩子的腿上發出密密麻麻的紅疹,腿和腳都起了水泡。即便這樣,樂嘉和女兒還是堅持到了終點,完成了76公里徒步的旅程。

著名跑步教練王曉剛建議三歲以內的幼兒不要進行訓練,因為兒童在這個階段時,髕骨和膝蓋骨包括其他軟骨韌帶等還未長全。如果想訓練長跑的話,四歲左右可以開始,不過量要控制在幾百米。

讓孩子在小區“遛蛇”,把視頻發到群裡:粑粑,你想證明啥?

美國兒童運動與健康顧問研究院McCambridge博士的報告也指出,直到青春期,兒童的主要鍛鍊重點是掌握運動技能,而非耐力訓練,真正有目的的耐力鍛鍊還是在14歲開始為宜。而樂嘉卻說,會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女兒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她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

無論男孩女孩,培養其獨立、堅忍不拔的性格品質,是我們普遍家長都認同的教育理念。而樂嘉用到“這一生”和“必須”來說明鍛鍊女兒的必要性,不僅表達了他對心理素質的重視,而且更像是在向女兒暗示:你的一生必定充滿艱辛,並且無依無靠。

也許是他的人生經歷,使他構建出這樣的信念:人生是沉重艱難且充滿危險的。一旦有了這樣的恐懼和壓力,就會想盡辦法、用盡力氣去對抗或者逃避這些情緒,因此這時他的“教育方式”已經跟教育本身沒多大關係了。

正如一個從小被欺負的人,當他看到自己孩子手中的玩具被搶,就會暴跳如雷指著孩子罵,說:“你個沒用的傢伙!怎麼不去搶回來!”這時其實他並不是在教育。也許孩子本身是不當回事的,只是家長在逃避自己曾經被欺負時的恐懼和憤怒情緒,抗拒當時那個軟弱的自己。

與其說想讓孩子變強,不如說是逃避自己內心的弱。

03

孩子是父母最完美的投射。你最愛拿孩子來炫耀的部分,就是你自身最缺且最在意的部分;你對孩子最嫌棄最不能接受的部分,也正是你內心最恐懼最排斥自己的部分。

時下流行高呼“允許孩子的不夠好”,“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其最簡單的檢驗方式,就是觀察你與孩子的關係。越能接納自己的人對孩子就越包容,反之亦然。有時候勇敢真不是刻意給自(孩)己(子)挖坑再打著雞血強迫自(他)己(們)跳過去。而是在人生遇到種種困境時依然敢於面對,並且坦誠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但我也相信你會努力扛過去。”

只有接納自己的不自信了,才會開始自信;只有承認自己有時的不夠勇敢,才會真正勇敢。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時間來閱讀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關注芽兒媽媽,更多育兒知識期待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